圖說:活化後的老倉庫非常多元,引進新疆風情又兼顧嘉義優鮮特產(圖/主辦單位)
中華新聞報/嘉義報導
嘉義縣長翁章梁任內積極推動農業再生活化,透過縣府文化觀光局攜手民間企業活化百年糖廠,以創新模式再現地方文化價值。隨著擁有120年歷史的蒜頭糖廠邁入「雙甲子」里程碑,官民合作推出「嘉義蒜糖1906文創園區」,預計於2026年春節前啟用,打造嘉義版「類高雄駁二特區」,以文化、觀光與創新為軸,帶動地方再生與觀光新動能。
圖說:嘉義蒜頭糖廠停產後闢建為蒜糖文化園區,成為觀光地標。
翁章梁推動糖廠再生 文化觀光局攜手民間共創願景
嘉義縣政府文化觀光局積極推動糖廠活化,以「保存歷史、注入創新」為核心理念,讓舊倉庫轉化為創意新地標。此次合作由克里薩斯生技公司主導開發,縣府提供行政與規劃支援,展現官民協力的典範。
第一期工程預計於2026年春節前完成,將率先開放東二、四、六號倉庫試營運;第二期包括東一、三號倉庫,預計於明年三月完工。屆時,五座擁有百年歷史的紅磚倉庫將以全新姿態亮相,成為嘉義文化觀光的重要據點。
老廠新生 打造嘉義版「駁二特區」
蒜頭糖廠建於1906年,與屏東阿猴糖廠、高雄橋頭糖廠並列為日治時期台灣三大糖廠。隨著「嘉義蒜糖1906文創園區」開發計畫啟動,園區將以六大主題呈現,包括「遇見新疆文化館」與「嘉義優先伴手禮館」最受矚目,融合異國風情與在地文化,打造出文化深度與國際視野兼具的觀光新亮點。
克里薩斯生技公司黃姓董事表示,園區設計以「老幹新枝」為概念,透過創新思維讓歷史空間重獲新生,「只要用心經營,老建築不僅能開新枝、冒新芽,還能開花結果。」
圖說:蒜頭糖廠文創區內的遇見新疆館內,新疆風情文物盡在眼前
異國文化遇見嘉義風情 「遇見新疆」主題館引爆話題
全新登場的「遇見新疆文化館」將蒜頭糖廠老倉庫重新詮釋成異國文化空間,由來自新疆維吾爾族的新住民老闆娘阿莉婭親自策劃,以濃厚的民族色彩呈現新疆風情。
館內展示新疆傳統服飾、手工鞋帽、織毯、生活器皿、天山雪蓮乾燥花、冬不拉樂器等豐富展品,並提供上百件民族服飾供遊客租借體驗。遊客可穿著華麗服飾在糖廠蔗埕文化園區拍照取景,一秒「穿越新疆」,成為嘉義旅遊最獨特的文化體驗之一。
阿莉婭笑說:「嫁來台灣後非常思念家鄉文化,於是決定把新疆縮小帶來嘉義,讓更多人感受維吾爾族的熱情與美學。」她也透露,未來將舉辦絲路音樂舞蹈節、民族工藝展與香料茶文化季等活動,讓「新疆的熱情」與「嘉義的溫度」在此交融。
120年糖業歷史延續 打造文化與觀光雙引擎
黃姓董事指出,若非縣長翁章梁及文化觀光局團隊的全力支持,克里薩斯生技將錯失參與蒜頭糖廠「雙甲子之光」的機會。他強調:「我們希望在120周年這一年,讓大家一起‘蒜糖雙甲子,攏來呷蒜糖’,共享糖廠重生的榮耀。」
園區啟用後,將串聯糖鐵五分車觀光線、田園景觀、地方農特產品等特色資源,形塑嘉義觀光新廊帶。這不僅象徵糖業文化再生,也代表嘉義邁向「歷史保存 × 文化創新 × 觀光轉型」的三贏新格局。
地理優勢助攻 嘉義觀光新地標即將誕生
蒜頭糖廠位於嘉義縣六腳鄉蒜頭村,距高鐵嘉義站與故宮南院僅5至10分鐘車程,與台積電嘉義廠也僅隔一條道路。未來「遇見新疆文化館」與「蔗埕文化園區」聯動,將成為嘉義地區結合產業、觀光與文化的全新指標景點。
自2001年納莉颱風後,蒜頭糖廠停止製糖業務,轉型成立「蔗埕文化園區」,保留日式宿舍群與巴洛克式建築。如今,藉由文化再造與創意導入,這座百年糖廠即將以嶄新姿態再現風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