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報/高雄亞灣智慧公宅融合AI與綠建築 開創城市共融新風貌

圖/高雄市政府

中華新聞報/高雄報導
高雄市政府配合中央社會住宅政策,在亞洲新灣區核心地段興建的「前鎮亞灣智慧公宅(第一期)」,自動工以來屢獲佳績,於112至113年間已累積八項建築與工程獎項。今(114)年更再創高峰,接連榮獲「高雄市政府優良工地卓越獎」、「2025年城市工程品質金質獎」及「數位AI金優獎」,展現高雄市政府在社宅規劃設計、施工品質與智慧環保管理上的領先實力,成為南台灣社宅建設的新標竿。

吳文彥局長:選址亞灣蛋黃區 落實居住正義、守護市民權益

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吳文彥表示,市府推動社會住宅的核心理念,是讓市民住得便利、住得安心。因此在選址上,特別規劃於交通便捷、機能完善的優質地段,讓社宅不再只是「居住補助」,更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他指出,前鎮亞灣智慧公宅座落於高雄最具潛力的「亞灣5G AIoT創新園區」旁,不僅地理位置優越,亦兼顧就業、生活與教育需求。該案將提供青年家庭、創新產業從業人員與弱勢族群多元居住選擇,真正實踐「居住正義」理念。

結合ESG與AI智慧建築 打造健康共享型社宅社區

吳局長說明,本案採「統包發包模式」,由建築師石昭永負責設計,施工單位為永青營造與雄菱工程。設計概念融入「高雄後疫情健康住宅」、「共享開放空間」及「照護老幼共融理念」,體現「以人為本」的都市住宅精神。

此外,施工團隊全面導入ESG管理架構(環境保護E、社會責任S、工地治理G),落實綠能節能與智慧管理,成為AI智慧社宅與永續工地並進的成功典範。

634戶智慧住宅融入綠生活 托嬰中心與日照共構共榮

都市發展局表示,前鎮亞灣智慧公宅為1幢4棟建築群,規劃地下2層、地上14層,共634戶(含1房型475戶、2房型147戶、3房型12戶)。

社區同步配置多項社福設施,包括幼兒園、托嬰中心、關懷據點與日照中心,並設有店鋪、飲食店與辦公空間,形成自給自足的微型社區。
此外,建築設有中庭花園、西北兩側綠帶步道與開放式休憩廣場,打造共享綠地與社區共融空間,讓居民享有舒適的生活環境。

目前工程進度穩定,預計116年完工啟用,屆時將提供更多高品質社宅入住機會。

綠建築+智慧建築雙認證 以環保與節能為城市加分

該案自設計階段即取得綠建築銀級候選證書、智慧建築合格級候選證書、建築能效1級標章及耐震設計標章,同時在2至3樓設有戶外景觀露台,屋頂打造花園農場空間,各住戶皆具自然採光與對外通風設計,兼顧節能、健康與永續。

都發局指出,這座智慧公宅不只是住宅,更是城市永續與共融發展的象徵,展現高雄邁向智慧城市的實質進展。

高雄社宅建設再創典範 與國家住都中心共推3.5萬戶目標

都發局特別感謝主辦單位及審查委員的肯定,使「前鎮亞灣智慧公宅」在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未來高雄市政府將與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住都中心)合作,持續推進3.5萬戶社會住宅總目標。

吳文彥局長強調,「亞灣智慧公宅」的成功經驗,將作為高雄後續社宅建設的指標與學習典範,讓市民共享宜居、綠能、智慧的都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