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報/2025 前瞻航運論壇登場 交通部:引領永續、共融、智慧航運新紀元

圖說 : 主題論壇1(主持人蔡豐明董事長與3位與談人(CR執行長、長榮船舶本部黃崇榮本部主管、港務公司王錦榮總經理)合照(圖/航港局)

中華新聞報/綜合報導
為協助臺灣航運產業掌握全球趨勢、深化淨零永續與智慧航運能量,交通部航港局今(18)日於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舉辦 「2025 前瞻航運論壇」。本屆論壇以「引領永續、共融與智慧的航運新時代」為主軸,從 淨零永續、智慧無人科技、海事人才培育 三大關鍵面向切入,吸引超過 200 位產官學研領袖熱烈參與,共同為臺灣航運描繪關鍵十年的未來藍圖。

交通部次長 林國顯 在致詞中指出,航運正面臨全球「淨零永續」與「數位智慧化」的雙軸轉型,而今年論壇特別強調的「共融」,象徵海運產業必須在舊領域與新科技之間達成共榮與協調。他提到,依聯合國最新《2024 溫室氣體碳排放報告》指出,全球運輸占碳排比約 14%,未來船舶與航空都須面臨愈趨高昂的「碳權成本」。因此交通部已要求航港局與港務公司今年底前將歐洲新能源標準、港口供能及安全規範正式納入我國制度,為臺灣航運提前預作準備。

林次長更強調,航運轉型不只是設備升級,更需要「老幹新枝」的人才新陳代謝。他期待論壇成為凝聚跨界力量的平台,讓國人更加了解海運「比想像中更重要」,而從事航運者更應以此為榮,因為他們的存在,「make a big difference」。

中華民國輪船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陽明海運董事長 蔡豐明 亦表示,航運產業正面臨地緣政治、新供應鏈布局、氣候變遷及能源轉型等挑戰,效率、永續與成本之間的平衡將是未來關鍵。隨著 AI、自動化、數位共享等技術改變航運生態,此時正是航運投入綠色海運與能源轉型的最佳時機,並呼籲產官學共同打造「共融、智慧」的新航運時代。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校長 許泰文 致詞時則指出,航運永續與 AI 技術已成為教育與產業共同面對的轉折點,海大 72 年來已培育近 10 萬名校友投入海洋與航運產業,未來將持續深化產學合作、更新教學內容,培育具跨域能力的永續航運人才。

航港局局長 葉協隆 表示,自 108 年起舉辦「前瞻航運論壇」,目的即在於掌握全球海運趨勢,並讓政府規劃能貼近國際變化。他指出,我國國籍船隊總噸位達 6,388 萬載重噸,穩居全球第 8 位,展現臺灣航運在國際上的關鍵地位。然而全球海運環境仍充滿變數,需要產官學研持續協力,讓臺灣在國際競爭中保持領先。

本屆論壇邀請長榮海運及陽明海運前董事長 謝志堅 以「全球貨櫃航運市場趨勢分析」發表專題演講,並由蔡豐明董事長、葉協隆局長、運輸研究所所長 黃新薰 分別主持三大主題論壇,邀集財團法人驗船中心執行長 鄭志文、長榮海運副總經理 黃崇榮、臺灣港務公司總經理 王錦榮、長榮船員訓練中心經理 白宗原、高雄科技大學副校長 俞克維、中華航運學會理事長 呂錦山、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執行長 周顯光、英國勞氏船級社商務總經理 呂芳儀、驗船中心總驗船師 黃建樺 等重量級專家共襄盛舉。

論壇討論焦點包括:
永續航運政策與能源轉型
海事與航運人才的新時代能力
自主智慧船舶與 AI 的未來應用
與會者針對國際規範動態、綠色運具、船舶淨零技術、智能航運等主題進行深入交流,現場互動熱烈。

航港局表示,希望透過本次論壇,協助臺灣航運在急速變化的國際環境中穩健轉型、強化競爭力,並持續在全球航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共創臺灣海運的永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