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完成夾竹桃手環編織大合照。(圖/內政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花蓮縣服務站)
中華新聞報/綜合報導
為促進新住民深入理解臺灣多元文化,內政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 花蓮縣服務站 於 11 月 18 日舉辦「新住民家庭教育課程」,以「新住民與原住民的相遇」為主題,邀請阿美族講師 張美智 分享母系文化、生命故事與工藝傳承,並帶領新住民朋友進行文化導覽與手作體驗。活動吸引來自 越南與 中國大陸的新住民踴躍參與,現場氣氛溫馨熱烈,成功打造一堂跨族群交流、理解與感動的文化學習課。
圖說:「打詐四不」與「非洲豬瘟防疫」宣導。
阿美族講師張美智返鄉故事動人 新住民感受母系文化的溫柔與力量
講師 張美智 分享自己返鄉後重新與文化連結的生命歷程。她的母親是部落知名的傳統服飾工藝師,而她長年旅居外地,直到 107 年重返花蓮縣光復鄉,才重新感受部落文化的深厚底蘊。
返鄉後,她主動投入各類編織、縫製與服飾課程,並在母親悉心指導下學習織布、圖案設計等技藝。
她笑說自己是「遇見種子的孩子」──在山林與植物相伴的過程中找到創作靈感,也從自然中重新感受生命節奏。
圖說:新住民完成夾竹桃手環編織
張美智指出,阿美族是典型母系社會,女性在家庭中象徵穩定力量,土地與財產多由女性繼承,家族由女性長輩擔任精神支柱。
這樣的文化特徵,也讓不少新住民女性感同身受,因她們同樣在跨文化家庭中扮演支撐家計、照顧家庭的重要角色,課堂上形成跨族群深刻共鳴。
手作「夾竹桃手環」體驗:串起文化的祝福與生命延續
課程最受期待的,是由張美智親自帶領的「夾竹桃手環」與「森林珍珠薏苡飾品」手作活動。
她介紹手作素材中包含:
薏苡(森林珍珠):阿美族女性常使用的祈福素材
夾竹桃種子:象徵堅韌、生命延續,搖動時會發出清脆聲響
新住民朋友一邊聽故事、一邊動手編織,每顆種子、每段繩結都代表祝福與連結。完成作品後,大家紛紛展示手環與手搖飾品,現場氣氛洋溢笑聲,象徵文化傳承如同手環般環環相扣、持續延伸。
打詐四不+防疫宣導同步進行 守護新住民在台生活安全
活動中,花蓮縣服務站同仁也結合生活宣導,向新住民加強:
「打詐四不」防詐觀念
不接陌生來電
不聽假冒公務機關指示
不點可疑連結
不傳未查證訊息
並提醒常見詐騙手法如假投資、假交友、假網購及假冒公家機關等。
非洲豬瘟防疫注意事項
不可攜帶肉製品入境
不寄送、不得購買來源不明的肉製品
避免觸法並降低疫情風險
服務站主任胡朝仁:持續以寓教於樂方式深化文化理解
花蓮縣服務站主任 胡朝仁 表示,未來將持續以「寓教於樂」為核心推動新住民家庭教育課程,從文化交流、防詐教育到防疫宣導,全方位協助新住民安心在臺生活。
胡主任也提醒,新住民若遇疑似詐騙情事可立即撥打 165 反詐騙專線;若對防疫措施有疑問,也可洽詢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或移民署服務站,共同守護自身財產、健康與家庭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