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報導
夏天一場雷陣雨,常常下雨不到1個小時馬路就會積水、輪胎打滑,造成「水上飄」自撞事件就層出不窮,有人質疑是道路設計不良?但事實卻是「水飄」作用惹的禍,車速過快、輪胎胎紋深度不足都是主要因素。
旗山監理站表示,根據車禍鑑定,輪胎胎紋深度不足常是爆胎或水飄釀禍重要原因,交通部已將輪胎胎紋深度,納入申請牌照檢驗及定期檢驗項目中,胎紋深度不足1.6公釐,車主應在1個月內換胎改善。
監理站強調,輪胎胎紋深度不足,容易造成輪胎與路面間摩擦力降低,不僅降低汽車性能及增加燃料消耗量,尤其是在雨天行駛時,胎紋深度太淺,輪胎會失去排水防滑作用,因而產生水上漂現象,很容易造成車輛失控發生危險,建議駕駛人應定期檢測依規定更換輪胎,避免影響行車安全。
監理站提醒,若是車輛行駛發生水漂時,請把握3個原則:
1、首先應立即放開油門。
2、抓緊方向盤,保持車輛向正前方行駛,不得轉動方向盤。
3、切勿踩剎車減速,應讓車輛自然減速直至恢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