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產業政策與貿易轉型的下一步 / 中華新聞報專欄

高雄市經貿發展協會 總幹事   蔣權瀚   2019/6/9

2300萬人口的臺灣,是以貿易為導向的淺碟型經濟型態,較易受國際重大經貿風險的影響,比如1973年石油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金融風暴等,對臺灣經濟影響很大,所以說國際上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導致臺灣經濟活動的衰退。

臺灣的中小企業解決了83%的就業人口,因為中小企業有很強的韌性,所謂關關難過關關過,都勉強活著卻無法壯大的事實才是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

以下主要是南臺灣中小企業與服務業的政策分析與建議,不包括資本密集與技術密集等大型的製造業。


一、南臺灣中小企業與服務業的現況分析

隨著中國大陸近年來的經濟崛起2018年總體GDP達12兆美元,沿海城市的消費力對臺灣六都城市的消費力不遑多讓!南臺灣的中小企業要根留臺灣,應該有哪些政策支持? 一定只有新南向政策嗎?而高雄市的產業結構,多是大型的電子產業和資本密集的石化、鋼鐵產業,高雄市該建立哪些的產業政策方能為中小企業創造利基?

1、海峽經濟區—以臺灣、福建、江西、浙江四地的整體規劃區域,人口約一億六千萬人,作為基礎,評估分析中小企業產品及服務業產品未來的發展方向。

2、東盟自貿區—以新加坡為中心,納入泰國與馬來西亞兩國的市場,約計一億人口數,

是臺灣中小企業可以拓展的領域,畢竟這個區域的三個國家在個人所得方面有達到

8000美元/人以上,這也是新南向政策的利基,當然越南與印尼有充沛的人口紅利。

3、日本--日本處於一個貿易保守而封閉的社會環境,對於商品品質要求極高。如果產品品質及價格沒有很強的性價比,很難進入日本市場,因此,產品能進入日本,必能進入中國大陸與東盟。


二、貿易型態的轉變與中小型企業的產業結合

1、物流包裹化 (高效一站式B to C)

2、消費電商化 (網路傳播與服務無限)

3、商品品牌化 (品質與信任的結合)

4、生產智慧化 (AI與大數據運用)

5、服務專屬化 (市場區隔等特性)

南臺灣的中小企業與服務業要在國際上佔有市場,就需要依據上述的特性進行改善與升級,方能深根臺灣、放眼亞太。


三、關於高雄

一)、訂立高雄市為南臺灣產業及市場(600萬人口)的亞太營運中心

高雄有天然的港口、優秀的人才與技術,還有長期可供開發的土地。除此之外,還要有補強的基礎設施,例如:

1、可24小時全球服務的國際機場(客、貨)

2、乾淨且低廉的能源

4、國際化交易與交流的環境

4、協助技術升級與創新的多元化開放場域

5、足夠的生產製造業所需的土地儲備

這是政府所必須提供的,但也可以BOT的方式委由民間投資。


二)、建立自由貿易(港)區的互聯系統—2003年的中港SEPA貿易協議

以海峽經濟區為例,建立四港一區(高雄、廈門、福州、寧波港)的聯通系統,以提升商

品物流的效率、貿易的安全性。

1、 海關通關的便利性

2、 物品質檢商檢的標準化

3、 商品倉儲運輸的效率與安全

4、 金融匯兌的規範系統建立

這些標準、系統、條件或許各港區不一,但可以透過民間業者資訊平臺來解決。這個平臺在現有的兩岸法規下,透過民間組織建立,將來也可以擴展到上海及深圳自貿港區,甚至東盟自貿區的自由貿易港區,增強高雄市(港)成為跨太平洋區域的戰略平臺優勢,替代上海、香港甚至深圳的地位。


三)、建立以高雄市為中心的高效安全跨境綜合電子商務平臺

1、轉口貿易,甚至是包裹物流的效率課題。

2、整合金融第三方行動跨境支付的方案。

3、運用高效率5G  ICT技術,提升高雄市的區域營運中心基礎。

4、透過跨境電子商務的平臺,發展自身產品創新與品牌的解決方案。

5、連接中國大陸、東盟自貿區、美國市場的電子商務網站的解決方案。

這個平臺需要政府相關單位開出閘口,讓平臺的設立能與周邊市場的關口相連接。


四)、將高雄市建構成南臺灣產業自主發展的中心城市

以臺灣為整體發展的產業構想,亦產生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也使得臺灣的國際發展受到限制,如果從外部思維考慮一個經濟環境與架構,或許可以產生邊際效益,使得臺灣整體經濟再重新跨入新的領域。

1、『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設立--一個不受國與國、區與區的國際政治環境限制的多邊、自由、多元化經貿發展環境。

2、『亞自由經濟示範區』的研擬與設計--將南臺灣的產業發展目標進行所謂『亞自由經濟示範區』的研擬與設計,包括各種類型工業區、科學園區的規劃,交通結構設計、宗教文化發展方案、智慧技術研發的保障、農業產品生產資源配置方案等,將有助於利用高雄市的特殊條件基礎,帶動南臺灣區域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