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思想的『三民主義』就是“中國特色式社會主義”

台灣兩岸光彩聖母文化交流協會  理事長   蔣權瀚 

國父孫中山先生所提的三民主義-民生、民族、民權思想,不僅僅是他周遊當時世界各國時,融合各地政治經濟發展之思想理論,與經濟發展之脈絡所掣制的建國思想架構,同時也是依照中華傳統優良文化的基礎,相互融合產生的“中華民族民主建國理論”,那是以“平等、自由、博愛”的中國倫理道德發展“民有——民治——”的現代國族創建思想體系,也就是“中國特色式社會主義”的基本架構。國父孫中山思想中最為引用的禮記禮運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士有所用,幼有所長,終憂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不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己,不必為己,故外戶而不閉,盜竊亂賊而不作,謂大同”這篇中華民族老祖宗的大同世界文章,不僅說明“社會主義”中的“平等、博愛”思想的遠,同時也將“實踐”的方法提出說明,包括民權思想中的“講信修睦”、“選賢與能”。民生主義中的“寡孤獨者皆有所養”,民族主義的“不獨,不子其子”都體現中華民族在五千年曆史文化中的社會主義觀念,這不是近代西方才有的“列寧思想”、“馬克思主義”等等的社會主義所創新的“社會主義”,甚至有可能是他們參酌了中華文化中的“大同世界”的思想架構,進而改良了歐美上世紀的“共產理論”!因此,“中國特色式社會主義”的發展理論是必須植基在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之上的,其中在近代最為完整論述並大成而建立這個思想理論的就是“三民主義”,孫中山思想融匯中西近代思想,並以我中華民族優良的文化基礎——『四維八德』為基礎所建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有、民治、民享”的建國方略,達到“平等、自由、博愛”的建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