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經新聞中心
政府在「食安優先」的原則下,於9月1日宣布將日本食品進口回歸正常管理,並預告廢止 「停止輸入查驗之日本食品品項別及其生產製造地區」禁令草案,改由日本政府與我國邊境檢驗雙重把關,以持續確保國民健康。
根據 國際原子能總署(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 公布的資料,日本政府已建立完整的食品監測與因應措施,並依據監測結果持續更新國內食品管制,維護食品供應鏈安全。目前全球原先有 53 個國家與地區對日本食品設有限制,已有 49 個國家與地區完全解除管制,包括 法屬玻里尼西亞於113年跟進解除,僅剩 中國(含香港、澳門)、韓國、俄羅斯與台灣 仍保有進口限制或證明要求。
十多年檢驗結果零違規
衛生福利部指出,我國參考國際最嚴格標準,訂定食品輻射容許量規範。自111年2月21日至114年7月31日,針對 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五縣進口食品共檢驗 21,717 批,加上過去 14 年邊境檢驗 26.3 萬批次,結果全數符合台灣及日本標準,不合格率為 0。專家評估顯示,日本食品帶來的額外輻射曝露風險「可忽略不計」。
政府將持續把關
衛福部表示,此次廢止禁令草案仍須經過 60天公告預告期,蒐集各界意見後,才會正式生效。未來將依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 持續透過風險控管機制抽驗,確保進口食品符合標準。
衛福部強調,回歸正常管理並非放寬監管,而是藉由源頭管理+邊境檢驗的雙重防線,持續守護台灣食安。(圖/翻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