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舜田/高雄報導】 110年06月25日上午10點00分於台灣國際造船公司2號碼頭舉行陽明海運公司訂造2,800 TEU級全貨櫃輪 – 「存明輪」雲命名。本次為配合政府防疫政策而改採雲命名方式,有別於以往現場命名典禮。今日典禮由台灣國際造船公司鄭文隆董事長與陽明海運公司鄭貞茂董事長於線上共同主持,並邀請臺灣海洋大學校長夫人陳淑慧女士為此輪命名及擲瓶。
「存明輪」船長209.75公尺、船寬32.8公尺、型深16.8公尺、滿載吃水11.2公尺,載重噸達37,435噸。甲板上可裝載8層13排貨櫃,貨艙內為6層11排,共可裝載2,940個20呎標準貨櫃,並設置353組冷凍貨櫃插座。甲板上貨櫃擺放採用混裝式設計(Russian stow),可增加艙蓋及甲板上貨櫃的堆疊重量。且符合美國驗船協會(ABS)的CSC及CLP-V船級符號(Class Notation),針對不同營運航線的海況,適用不同的貨櫃綁紮拉繫力,以提升貨櫃堆疊的層數,使整體貨櫃擺放方式更具彈性。
在節能方面,採用低阻線形、高效能螺槳、節能反動舵及舵球,提升推進效率,大幅節省油耗與減少碳排。前瞻的劍艏設計,不僅在靜水中阻力低,在耐風浪的表現上更為優異,且在不同吃水及俯仰的情況下都能有優異的節能性能,實際航行時不需要特別調整船的俯仰,即能達到節能效果。另外,主機加裝低負載調校(Low load tuning)及排煙旁通系統EGB (Exhaust Gas Bypass),使其在常用營運航速(25%~70%最大馬力)下更具節能效果。此型船在滿足國際海事組織(IMO)能源效率指標(EEDI)的最新節能標準前提下,兼顧船速、油耗與裝載等性能,可謂新一代高裝載之經濟性綠色船舶。
在環保方面,採用國際最新船舶污染防治法規標準,引擎排煙及污水處理皆符合國際海事組織(IMO)第二期排放標準,較前一代柴油主機減少約20%的氮氧化合物排放量。亦安裝硫氧化物(SOx)洗滌系統(Scrubber System)來減少硫化物的排放,達成IMO 2020年之0.5%排氣含硫量標準。另配備美國海岸警衛(USCG)認證之壓艙水處理系統(BWTS),能有效防治海水微生物及沈積物因壓儎水交換所造成的海洋生態破壞,較IMO認證標準高,可於全球海域暢行無阻。
台船公司建造的2,800 TEU貨櫃輪曾獲得2019年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師學會年度船舶獎,2017年及2020年也榮登世界名船錄年度專刊封面,今年更是連續第7年登上世界名船錄年度專刊封面,可謂是最具國際前瞻性的船廠。
關於我
新聞大聯盟/新聞聯播單位/合作媒體
- 高雄市雲網路多媒體新聞協會
- 高雄市新聞從業聯盟總會
- 高雄市新媒體記者聯誼會
- 高屏新媒體記者聯誼會
- 港灣新聞網
- 高雄港區新聞網
- 記者爆料網
- 賴傳媒
- 波新聞
- 南部最大聲
- 崛起新傳媒
- 新角度傳媒
- 新高屏時報 | KaoPing-Times
- 17news 民生好報
- 瑩響力傳媒
- 屏東時報電子報
- 號角新聞網
- ENN台灣電報
- 探即新聞 | TanJiNews
- 蒂思綠新聞T.THREE NEWS
- 台灣新聞雲報
- 中華海峽兩岸新聞報
- 視點新聞網]
- 福爾摩沙時報
- 屏果新報
- 國際環宇時報
- 好報新聞網
- 商報新聞網
- 京海傳媒
- 飛揚新聞
- 蹦新聞
- 本平台以專業、客觀、公正為核心,透過新聞網站與電子報系統,定期將重要新聞與評論傳遞至多元讀者群。涵蓋範圍包括:
-
-
政策決策圈:中央及地方行政單位、民意代表辦公室
-
公共治理圈:各縣市首長、地方民代與社會團體
-
產業影響圈:全國公協會、產業意見領袖與專業社群
我們致力於讓新聞資訊直達關鍵讀者,促進政策對話、產業交流與社會共識,確保公共議題能獲得充分關注與討論。
-
-
-
熱門
-
紅線、黃線、白線到底可不可以停車呢 別再傻傻分不清
2018-01-10 -
反詐Team Taiwan 警政署與企業聯手 公私協力誓言趕走詐騙!
2025-02-12 -
高雄國稅局舉辦107年度租稅法規進修班-洗錢防制法令課程,歡迎報名參加
2018-03-14 -
海外購物注意!半年超過6次進口將被課稅,基隆關提醒民眾查詢
2024-10-02 -
洪門最大山頭五聖山信廉總堂洪金寶接任總堂主暨新貴人斬香大典
2017-05-29
推薦
-
中華新聞報 / 屏東內埔分局員警深夜攔查拒檢車輛 查獲安非他命及愷他命毒品
2025-09-19 -
中華新聞報 / 中和扶輪社攜手消防企業捐贈VR滅火訓練設備 強化新北市防災教育與韌性
2025-09-19 -
中華新聞報 / 高雄新興分局2線2星警官蘇姓警務員疑因健康因素猝逝家中
2025-09-19 -
中華新聞報 / 台北國防工業展規模創新高 金屬中心助攻軍工產業發展
2025-09-19 -
中華新聞報 / 工研院「機器人與無人機產業創新論壇」登場 產官學研齊聚臺南 共築大南方產業鏈
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