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刑事局
社會中心
刑事警察局北部詐欺偵查中心(偵查第七大隊)結合多地警力與地檢署共同破獲一起跨縣市的簡訊詐欺案件,查出詐騙集團自113年4月至5月期間透過簡訊群發服務向民眾發送超過16萬則假貸款詐騙簡訊,利用製造薪轉紀錄為由,誘使被害人提供帳戶成為洗錢工具,受害人遍及全台,累計財損逾新台幣100萬元。
聯合專案查緝 7名犯嫌落網
本案經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陶股吳書怡檢察官指揮偵辦,結合刑事警察局北部詐欺偵查中心(偵查第七大隊)主辦,並由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第一分局、臺中市政府警察局刑警大隊偵五隊、金門縣警察局刑警大隊協助執行,於114年3月5日及5月15日兩波查緝行動中,分別在彰化縣、臺南市、高雄市與金門縣等地查獲張○○(男、51年次)、李○○(男、52年次)、陳○○(男、70年次)、廖○○(男、81年次)、王○○(男、70年次)、梁○○(女、69年次)、賴○○(男、79年次)等7名嫌犯,並起獲手機、金融卡等證物。
假貸款製造薪轉紀錄 受害人帳戶淪為洗錢工具
刑事局指出,詐團以「可協助申貸」話術吸引有貸款需求的民眾,誘使其提供金融帳號。詐團再利用其他常見詐騙話術如「猜猜我是誰」與「假買家騙賣家」,引導其他被害人將款項轉入這些帳號,並由帳戶持有人提領後交付給詐團成員,導致帳戶遭列警示後,當事人才驚覺已成為共犯。
簡訊服務則由廖嫌掛名申請,並由張嫌與其他共犯出資儲值簡訊額度後,以群發方式對不特定民眾廣泛發送詐騙訊息。
簡訊詐騙手法不斷進化 民眾須提高警覺
刑事警察局分析近年詐騙手法發現,詐團從iPhone的iMessage,轉向Android的RCS訊息功能,近來又回流使用實體手機門號發送簡訊。詐騙內容常以「假貸款」、「國營事業帳單未繳」、「電信紅利未領」等方式吸引點擊。
警方提醒,切勿點擊簡訊中的陌生連結,更不可輕信提供金融帳號以助申貸的話術,避免被利用成為詐團幫手。如接獲疑似詐騙訊息,可上「打詐儀錶板」(https://165dashboard.tw)查詢或撥打110或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求證。
刑事局強調,將持續分析詐騙趨勢並與檢警各單位合作,強力打擊詐欺集團,守護民眾財產安全與通訊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