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華海峽兩岸和平發展促進會 蔣權瀚 榮譽理事長
一、 前言—
(一)、「2024-聯合利劍A」的19艘中共海警船艦參與演習的目的與意義
1、「2024-聯合利劍A」於5月23~24日展開,其目的很明確的表示關於賴清德總統的就職演說內容,就是一篇「台獨自白書」,中國表達嚴正立場,反對台灣當局「倚美謀獨」。演習期間,美方不僅沒有任何的立即軍事回應,僅由國務院表達中國「盧莽」行為,破壞台海和平穩定。台灣政府方面僅動員軍隊防禦體系及海巡艦艇做出「防禦及拒止」的常態戰備處置。
2、中國解放軍此次的軍事演習的意義,側重在海警艦艇在台灣周邊港口的演練測試,包括高雄、基隆、花蓮及頭城港外,還針對金門、馬祖、烏坵及東引等離島進行海警艦艇的介入警巡,這表示對於台灣海運的進出離島與港口,有可能會藉由海警艦艇需要登船查驗毒品、違禁品及防恐危險品的因由,阻礙運輸船隻進入港口或離島,造成台灣的海上運輸受到影響,進而擴大並影響進出口貿易的供應鏈無法有效運行,也造成台灣經濟恐慌。其次也在壓縮台灣國防戰略空間,迫使台灣防禦作戰處置受到壓迫而無法有效運行。
(二)、2022年6月15日「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公佈是兩岸軍事對抗的分水嶺
2021年10月10日蔡英文國慶文告提及兩岸關係將以「四個堅持」為原則,和平對等交流,中國方面認為蔡英文總統非但「倚美謀獨」,而是進化到「倚美抗中」,所以著手進行對台軍事或類軍事方面行動的評估,採取「反介入」及「區域拒止」的方向進行演練。
1、2022年5月1~19日遼寧艦航母編隊於台灣東部海域及菲律賓海演習,已經預告美方及台灣當局,就美國提及美中競爭關係的台灣問題,中國堅決反對美國的介入,甚至不惜一戰。
2、2022年6月12日的新加坡香格里拉論壇,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強調台灣海峽是中國的內水,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不容許外國勢力插手,這是中國不可觸碰的底線,中國必定果斷出手,不惜一戰。措詞十分強硬,公開表達中國對台灣問題的軍事立場。
3、2022年6月15日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正式批准「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以支持魏鳳和在香格里拉的公開說法。「綱要」共6章59條,主要對基本原則、組織指揮、行動類型、行動保障、政治工作等進行系統規範,為部隊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提供法規依據。主要為軍事部隊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提供法規依據。同樣的在台灣問題上,也使得中共解放軍(含海警部隊)有了對台灣實施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法律依據,甚至包括未來對台灣軍事行動的後續處置規範均有依據。
4、2022年8月4日解放軍多兵種聯合「圍島軍演」的企圖與涵義
裴洛西訪台是中國大陸正式扯下美中之間的政治遮羞布。美軍事力量已經無法如1996年協防台灣軍事防禦體系,中共解放軍的多兵種聯合演練「圍台軍演」,基本上是展現中共對蔡英文總統「倚美抗中」及美國「以台制華」的反對態度,也明確告知蔡英文總統團隊,美國的軍事力量已經不足以保住台灣的國家安全。期間並終止中國與美方10項聯繫工作,其明確態度是告知美方已經逾越兩國之間的底線。特別是6月12日國防部長魏鳳和在香格里拉已經公開呼籲。
二、2022年8月4日解放軍對台灣常態性軍演的軍事目的與意義
(一)、「倚美謀獨」及「倚美抗中」的差異
1、「倚美謀獨」是中國對於賴清德甚至蔡英文總統的兩岸關係作為上的見解,是指企圖倚仗美國勢力,脫離「一個中國」原則,建立自己的主權國家。
2、「倚美抗中」是中國認為台灣蔡英文或賴清德總統藉由參與美國的軍事體系並結盟對抗中國的作為,自認為台灣是美西方的一員與中國徹底決裂對抗。
3、以上兩種定義,對中共解放軍的軍事行動方案會有不同的差異對待。「倚美謀獨」實質是在「一中原則」下,企圖藉由外力獨立,還未完全脫離「一個中國」的形式。但是「倚美抗中」就屬於實質脫離「一個中國」的體系,結合美國的「以台制華」政策,共同對抗中國的發展,這比「倚美謀獨」更具軍事挑臖風險。
2022年10月20日,中共二十大通過「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定調以「和平統一」方式為主要解決台灣問題的原則,即牢牢掌握主動權,這主動權除了中共解放軍深藍海軍的強大以達到反對台灣「倚美抗中」外,更重要的是海警部隊整編所軍委會管轄,並於2021年五月通過「海警法」,將與美國軍事力量進行長期鬥爭,並維繫中國領土完整做到反對台灣「倚美謀獨」,所以海警部隊將會是未來應對台灣問題和平解放中最主要的力量之一。
(二)、「2022年8/4圍島軍演」以後軍演活動的意義是「反介入與區域拒止」的反台島「倚美抗中」,已達成中國東部海岸項東擴300公里戰略縱深的戰略目標
1、實踐了對中國大陸東部臨海戰略縱深向外海延伸達300公里的戰略目標。就裴洛西來台訪問,除了對蔡英文總統「倚美抗中」的態度表達外,更重要的是一舉藉由8月4日大型圍島演習,達到突破海峽中線的戰略限制,延伸戰略空間到台灣東部海域,並且凍結美中軍事協調,已造成既成的戰略空間擴張事實。
2、後續2023年4月3日蔡英文總統訪美期間與眾議院麥肯錫議長會見,以及賴清德副總統8月19日訪巴拉圭過境美國,解放軍也都進行軍事演習,都是藉由反對台灣「倚美抗中」的理由,持續以軍事演習來保障中國東部海域東擴300公里的戰略空間與價值。
3、以上在2024年5月19日以前的軍事演習幾乎沒有海警部隊艦艇參與演習,也無對金馬、烏坵及東引的巡航演習,僅對台島中線突破及東部海域長期佔領,藉由反對台灣「倚美抗中」的作法,表達「一個中國」原則,並達到東部海域戰略空間擴張的目標。
(三)、「2024-聯合利劍A」演習則屬反對賴清德的「倚美謀獨」企圖,達到壓縮台灣國防戰略空間的目的
1、限縮台灣國防戰略空間並掌握台導航運話語權。中共解放軍在此次5月23~24日演習,動用19艘次的海警艦艇,對台澎金馬等九個演習區域進行巡航演習,其目的是限縮台灣國防戰略空間外,更重要的是展現對非軍事船機的航運,將會以非軍事手段介入,以達到擾亂通行、監視交通、控制航運、掌握台灣航運話語權的目的,在未來兩岸執政黨對話的立場上,具有絕對主動權。
2、以「非戰爭軍事行動」結合「一中對話」主導權,以達成和平統一的目標。中共解放軍藉由實施「軍隊非戰爭行動綱領」的目的是阻止「倚美謀獨」--闡明中國內政的處理方案與模式—採取「非戰爭軍事行動」結合「一中對話」主導權,以達成和平統一的目標。2024年第21屆新加坡香格里拉防務論壇,中共解放軍董軍部長6月1日的公開講話,再次闡明中共解放軍的戰略部署、戰略目標與企圖。
三、 研判未來中共解放軍的對台「類軍事行動」的戰略目的—
一方面持續擴大台灣東部海域的戰略空間延伸,一方面壓縮台灣國防戰略空間的範圍。
(一)、「2024-聯合利劍A」演習,中共解放軍展現軍事結合非軍事混和演練手段,企圖以非軍事作為壓縮台獨空間,以軍事手段「反介入/區域拒止」,基本上的戰略意圖十分清楚。預判中國解放軍在2024年底前持續常態性軍事演習,可能會有兩個時段的後續多兵種多緯度聯合軍演研判:
1、在10月10日國慶日前,進行大規軍事演習以表達對賴清德總統的國慶文告提醒,不要「倚美謀獨」,演習模式應會以聯合利劍A為基礎,做戰略防禦更為收縮的演練—「聯合利劍B」。
2、另外就是在2025年元旦文告前的224年12月份,也是美國新總統就職前,做「聯合利劍C」的軍事演習,以對賴清德及美方做出軍事實力的展現,反對台島「倚美謀獨」的態度。
3、以上有可能加入071登陸艦及075兩棲登陸艦的戰術演習,造成對台島防禦作戰的壓力。
(二)、中國兩岸和平統一的戰略方案(一)—純北平模式(不含天津戰役)
1、軍事方面—持續不定期、多兵種及多緯度的聯合利劍演習。一方面持續擴大台島東部海域向外延伸戰略空間,以保障對台島軍事作戰的反應處置效率,一方面持續收縮台島防禦作戰的空間,壓迫台軍反制及回擊的作戰能力。此一方案是以和平統一為主軸的作為,軍事警巡演習將維持相當長久的時間,可能5年以上。
2、經貿方面—持續精準就ECFA早收清單關稅優惠措施,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特別是台灣中南部傳統產業的石化、工具機、紡織及金屬製品等產品關稅回復課徵。此外,針對台灣的科技產業實施投資優惠措施,吸引台商持續赴中國投資,以保持兩岸經貿關係可持續發展。再次是放寬中國觀光客赴台旅遊,也推進台灣青年赴中國學習就業,增進兩岸民間的交流與融合發展。
3、政治方面—持續針對島內台獨人士及團體進行制裁,對國際支持台灣獨立或提供軍火,製造「以台制華」的政治人士,也相應進行制裁,包經濟及外交手段。此外,持續支持台灣政治的在野黨,進行對執政黨的政治杯葛,特別是政治權力收縮,降低兩岸衝突風險的升高。對於美國操弄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製造台灣非中國的一部分的國際認知,中國大陸持續擴大其第三世界領導地位,並利用上合組織、金磚國家會議等多邊組織,持續推進「一個中國」原則,明確「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論述。如有域外國家或政治人士支持台獨則祭出各種外交、經濟制裁手段。
4、文化(認知)方面—透過多種社交媒體平台,發送中國科技成就、文化復興、社會進步的訊息與作為,讓台灣地區人民對中國進步有所了解。其次,透過舉辦各種民間交流活動,如祭祀宮廟活動、青年交流活動、文化參訪活動、學術研討活動,甚至科技合作展覽活動等,持續加強兩岸民間的融合發展工作,促進台灣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以達到和平統一的目標。
(三)、中國兩岸和平統一的戰略方案(二)—原北平模式(佔領天津戰役)
1、軍事方面--除按照方案(一)的軍事作為,必要時採取非台灣本島的登陸佔領作戰,以震攝「倚美謀獨」、「倚美抗中」台獨份子,包括境外人士。
(1)、中共解放軍將會不惜採取軍事行動,在台島周邊反覆進行登島作戰演練,甚至以演轉戰並實質佔領台島以外的島嶼,震攝美方及台獨份子。
(2)、實施電子戰,破壞台灣島內電子訊號設備的傳輸,導致台灣地區資訊傳輸當機,造成社會紋亂,包括造成能源供輸體系的大停電事件,影響台灣經濟。
2、經貿方面—中國除持續方案(一)的作法外,
(1)、為藉由解放軍海警艦艇的警巡作業,運運毒品查緝、反恐防治作業、違法人士追查等手段,介入台灣海上運輸船隻的航行活動,進而影響台灣貿易經濟活動,影響國家經濟安全,例如天然氣船隻的扣押、科技產品出口船隻的管控等,都足以造成台灣經濟紋亂的風險。
(2)、甚至透過海外資本介入台灣股市進行大幅震盪的操作,製造金融恐慌。終止陸客來台觀光、終止ECFA協議等手段持續加強實施。
(3)、擴大對台灣加入國際貿易組織的阻擋與限制,以維繫「一個中國」原則的國際話語權,限縮台灣在國際貿易市場的發展,例如參與CPTPP將會因對台灣2,509項商品不公平貿易調查事件,引發CPTPP現有成員國的反對意見。
3、政治方面—除原有方案(一)之作為外,
(1 )、加強對台灣人民的組織,依附台灣在野黨勢力,組織反台獨認知作戰團體,對執政黨政治人士進行社交媒體的攻擊與汙衊,以達到抑制台獨的目的。
(2)、其次,扶植島內支持兩岸和平統一的政治人士,持續參與選舉,以擴大島內的兩岸統一勢力。
(3)、強迫台灣執政黨、各政黨及美方接受海協會在台灣設立代表處或辦事處。
(4)、嚴厲反對美方在聯合國對2758號決議文之「一中一台」解釋案,不惜對美方關停外交使館以作為抗議。
4、文化(認知)方面—除持續原有方案(一)的作為外,導入「兩岸融合發展」、「一國兩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概念,影響台灣地區人民認同中國人,接受「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事實。
(三)、「和平統一」的關鍵—方案與對話
1、方案—關於兩岸和平統一的方案,勢必要在未來的三~四年內提到檯面上,否則解放軍的後續「多兵種多緯度聯合戰備警巡」除了常態化,更會不斷擴大非戰爭型式的軍事作為,以造成台灣經濟及社會的壓力。當前中共解放軍的軍事作為,另外搭配政治、經貿與文化策略,形成超限戰爭型態,對台灣的生存處境愈加不利,台灣執政黨應透過學術體系與模式,提出諸多替選方案的研討,而非一味的抱持被中國所認定「倚美謀獨」的標籤。例如以下課題的方案探討;
(1)、蔡英文總統2016年5月20日就職演說的「2016倡議」可否存在探討的空間?蔡英文2021年10月10日國慶文告的底線為何?四項堅持的文詞修正?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的蔣介石化兩岸關係,有修正的空間否?
(2)、中華民國的政治實體是否為歷史存在的既成事實?如何尊重現有台灣政經社會生活模式?國民黨的「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的現在進行式,可是「和平對等、民主對話」下的結果? 涵蓋共產黨的「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的未來式嗎?
(3)、美日對台灣的軍事支持該如何處理與收尾?是否要開始研擬「兩岸軍事機艦接觸處置規範協議」?處理方案該由兩岸的哪一單位負責協調與溝通? 美日外交體系對台灣的支援該如何轉換與調整? 處理方案該由兩岸的哪一部門負責因應與處置?台灣在國際經貿體系的定位與參與,是否要有更擴大的空間與角色? 中美間對台灣的角色定位、協商與方案設計如何進行?
兩岸在軍事作為基礎上所進行超限戰時,必須再啟動「未來式的和平融合發展方案擬定工作」,否則處於長期的軍事、經貿與國際鬥爭模式下,既便目前中國方面推動「建設福建省成為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政策,但其成效短期3~5年內依然有限,不足以說服台灣本島人民超過60%以上的認同,對於兩岸人民融合發展的未來式並未有利於兩岸政府與人民。
2、對話--兩岸各黨應建立定期學術界的研討會抑或論壇,就「兩岸關係未來式」進行各種方案研討與認識,特別是對於當前全球格局變化事實與理解下,以及台灣政治社會結構的實際面,如何透過第三軌的學術交流,提供兩岸執政黨的「兩岸關係未來式」的多種替選方案,才是對兩岸發展負責任的政府。除了中國廈門大學台研院學者嚴安林教授提出民共兩黨智庫學者在香港會談的建議外,不妨就在金門與廈門大學間,定期每半年在兩邊學校進行跨黨派及跨領域的學術交流,更有助於兩岸關係現在與未來和平相處方案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