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報 / 胡一鳳老師專欄 :我的修行日誌 - 在無常中活出慈悲與光明
-- 觀音大悲 × 地藏大願 × 秋分平衡
觀音菩薩 × 跨界的慈悲
觀世音菩薩確實是西方三聖之一(阿彌陀佛的脅侍),也是娑婆三聖(教主釋迦牟尼佛,其脅侍觀音菩薩與地藏菩薩)。
祂肩負著將西方三聖與娑婆三聖連結的責任,在佛教、道教、民間信仰中都有重要地位,能在不同領域應現各種形象來度化眾生。
若用現代語言來說,觀音菩薩就是「跨領域專業人才」的象徵。當我們在人間盡己本分、跨界協作,當下就是「現代觀音」。
地藏菩薩 × 大地的承擔
在諸大菩薩中,地藏菩薩與觀音、文殊、普賢,同列「悲、智、行、願」的代表。
• 地:能育、能載、能生,象徵菩薩培育聖行、荷載眾生。
• 藏:祕藏、庫藏、伏藏,象徵菩薩蘊含無盡功德,能啟發眾生心中隱伏的寶藏。
活用在人間:當我們行孝、救濟貧困、承擔責任、培育善念,就是地藏菩薩的實踐。
地藏大願 × 無常啟示
今年秋分前後,正逢 農曆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薩聖誕,恰好對應 9 月 21 日國曆。地藏菩薩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提醒我們在人生黑暗時刻,也能因願力而生光明。
同一天,亦是 臺灣 921 大地震 26 週年。這場災難造成 2415 人罹難、數萬家庭破碎,成為戰後最嚴重的自然浩劫。當年,南投水里的蕭丁友、林桂因居士夫婦,毅然將預備建溜冰場的空地,改為救災安置區,接納數百位災民,每日以「鞋子數量」估算餐食份量,忙進忙出,護持無數受苦眾生。他們的慈悲,正是人間觀音、地藏的化身。
為紀念與警惕,政府自 2000 年起將 9 月 21 日定為「國家防災日」,每年上午 9 點 21 分進行全國防災演練。此刻,讓我們一起為逝者祈禱 ,並提醒自己——唯有珍惜當下、把握行善,才不枉此生。
秋分的啟示 × 平衡的智慧
9 月 23 日迎來 秋分。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八月中,解見秋分。分者平也。」
秋分,象徵白晝與黑夜的平衡,也提醒我們順應自然規律,調整作息飲食,養生保暖、潤燥護心。
在人生的路上,我們常在「光與暗」、「順境與逆境」之間擺盪。如何找到心的平衡,就是佛法的「中道」,正是生命教育最深的課題。秋分的平衡,不只是自然現象,更是一種「在無常中安住」的心法。
夜明珠 × 人人本具摩尼寶珠
近日,深圳珠寶博物館展出一尊 玉雕地藏王菩薩像,在光影交錯中散發莊嚴氣韻,令人感受到智慧與慈悲;而傳說中慈禧太后口中的「夜明珠」,其實正是以螢石雕刻的奇珍,為展覽增添一抹神祕光彩。
這讓人想起佛法所說:人人心中本具摩尼寶珠——象徵佛性與智慧。
唯有透過行善、修心、感恩,耐心擦拭,這顆寶珠才能在生命的黑夜裡閃耀光明,既照亮自己,也溫暖他人。
同樣的光芒,也綻放於佛光山。近日,如常法師榮獲「佛光榮耀」殊榮,代表佛陀紀念館在宗教和諧、公共利益、文化交流等面向的努力。這份榮耀,正如一顆璀璨的夜明珠,映照佛法慈悲智慧,讓世界看見光輝。
行三好 × 在日常中平衡
秋分的平衡,是智慧;地藏的承擔,是慈悲;921 的無常,是感恩;夜明珠的光明,是自性。
這些共同匯聚成一個行動指南:
• 說好話:在對立的時代,用理解與鼓勵化解仇恨。
• 做好事:在紛亂的社會裡,一件小小善行,也能安定人心。
• 存好心:在無常的世界裡,守住善念,就能點亮光明。
結語
秋分是一個提醒:白晝與黑夜雖然平分,但光與熱仍能由我們的心散發。
只要願意,每個人都能成為別人的夜明珠。
在這個紛亂的世界裡,以有限生命,行無限善行,就是最美的平衡。
胡一鳳老師 簡介: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士,並於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首屆全球「人間佛教管理文化」課程結業。
該課程由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擔任總監,強調「理論與實踐合一」的自覺式管理,匯聚近九十位來自亞洲、大洋洲、北美洲、歐洲十三國、四十六城市的企業與文化菁英。
課程體現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管理學」不僅是修行智慧,更是一門科學化、現代化的管理學,具備跨國、跨文化、跨產業的實踐力。
同儕包括琉璃工房董事長楊惠姍、清玄享閱文化集團董事長方淳珍、廣州嶺南教育集團董事長賀惠山、上海米源集團董事長陳志峰、泰國型創科技董事總經理張仁安等知名領袖。
現任佛光山普門中學生命教育兼任老師、南華大學終身學習學院榮譽顧問長,亦為百人行善團發起人。
長期關注教育、公益、環保與跨宗教交流,致力於推廣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念,將修行落實於日常,推動「行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並擔任高雄市中華企業經營領袖協會顧問、高雄市團體企業講師職業工會講師、謝黃扁文化藝術基金會顧問、高雄少年觀護慈愛協會理事、高雄科技大學東區校友會顧問等,持續推動文化教育與社會關懷。
近年榮獲美國德保羅大學自然醫學聯合頒證、國際社會服務獎(2023年),以及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頒贈「佛光三好人家」殊榮(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