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報 / 胡一鳳老師專欄 :我的修行日誌 -世界夢想日 × 花蓮行動專文
今天 9/25(四)是 「世界夢想日」。2012 年由 Ozioma Egwuonwu 創立,旨在鼓勵人們勇敢追夢、共創美好。美國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的《I Have a Dream》演講,更是夢想推動社會前行的典範。他的夢想,推動了平等與和平的歷史進程。
今日花蓮,因颱風受創,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居民生活艱困。此刻我們的「共同夢想」,就是讓災民早日安居、生活重建。
欣見社會各界愛心湧現: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指示,中華總會捐款 200 萬元救急;花蓮佛光山月光寺妙勳法師於 9/24 親率佛光會幹部,冒著暴風雨、跋涉山路三小時,終於進入光復鄉送暖;基督教芥菜種會動員志工,並提供急難救助金與糧食;太巴塱基督長老教會啟動支援中心;縣政府與中央也臨時調整行程,緊急投入協助。無論宗教或立場,大家都以行動展現:唯有愛,才能超越一切。
三種方式,共同守護花蓮
- 有錢出錢:透過政府或合法團體捐款,支持重建。
- 有力出力:捐贈物資、投入志工,陪伴受災鄉親。
- 有心祈福:以善念祝願花蓮平安,給予精神力量。
佛法典故的啟示
「磨磚既不成鏡,坐禪豈得作佛?」這句話出自唐代南嶽懷讓禪師啟發馬祖道一的公案。
故事背景:唐代,道一(後來的馬祖大師)在般若寺修行,日日靜坐,希望能「坐成佛」。
懷讓禪師見狀,便在庵前拿起一塊磚頭,不停地磨。
道一好奇地問:「師父磨磚做什麼?」
懷讓答:「磨作鏡。」
道一說:「磚怎麼可以磨成鏡呢?」
懷讓反問:「既然磚不能磨作鏡,汝坐禪豈得作佛?」
這段對話提醒我們:修行不能只執著於形式,而要把握本質;方法不對,再努力也無法達到目標。
星雲大師也曾開示:「真正的佛性在自己的心裡。」佛若在世,祂不會只靜坐,而是走進災區,陪伴眾生,把慈悲化為行動。
布袋和尚〈插秧詩〉的啟發
> 手把青秧插滿田,
> 低頭便見水中天;
> 六根清淨方為道,
> 退步原來是向前。
這首偈啟發我們:救災中,退一步就是智慧;放下爭執,就是前進。中央與地方若能互相體諒、彼此成全,就能化解誤解,合力守護花蓮。
圖說 : 作品名稱 :「退步原來是向前」(藝術家 胡嘉蕙 的作品/高師大美術研究所畢業)
夢想成佛,就是當下行動
佛不是遙遠的神祇,而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覺者。當我們在苦難中行三好、落實大愛,就已經在踐行「夢想成佛」的道路。
同時,我們要向第一線的救災人員致上最深敬意。謝謝你們日夜不眠的守護與付出,也請務必照顧好自身安全。守護別人的同時,你們的平安,更是大家最大的掛念。
每個人都有夢想,佛弟子的夢想是「成佛」。
但成佛不在遙遠彼岸,而在當下的善行與大愛。
佛不在遠方,佛就在自心;佛也在我們伸出援手的那一刻。
胡一鳳老師 簡介: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士,並於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首屆全球「人間佛教管理文化」課程結業。
該課程由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擔任總監,強調「理論與實踐合一」的自覺式管理,匯聚近九十位來自亞洲、大洋洲、北美洲、歐洲十三國、四十六城市的企業與文化菁英。
課程體現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管理學」不僅是修行智慧,更是一門科學化、現代化的管理學,具備跨國、跨文化、跨產業的實踐力。
同儕包括琉璃工房董事長楊惠姍、清玄享閱文化集團董事長方淳珍、廣州嶺南教育集團董事長賀惠山、上海米源集團董事長陳志峰、泰國型創科技董事總經理張仁安等知名領袖。
現任佛光山普門中學生命教育兼任老師、南華大學終身學習學院榮譽顧問長,亦為百人行善團發起人。
長期關注教育、公益、環保與跨宗教交流,致力於推廣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念,將修行落實於日常,推動「行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並擔任高雄市中華企業經營領袖協會顧問、高雄市團體企業講師職業工會講師、謝黃扁文化藝術基金會顧問、高雄少年觀護慈愛協會理事、高雄科技大學東區校友會顧問等,持續推動文化教育與社會關懷。
近年榮獲美國德保羅大學自然醫學聯合頒證、國際社會服務獎(2023年),以及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頒贈「佛光三好人家」殊榮(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