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報 / 胡一鳳老師專欄 :實踐價值,才是摩尼寶珠

中華新聞報 / 胡一鳳老師專欄 :實踐價值,才是摩尼寶珠

品牌 × 佛法 × RBI × 宇宙交響曲 

感恩我的恩師──葛關復勇教授,「棒讚帥妙」傳來一份非常精彩的資料:

《Interbrand 第 26 屆年度全球最佳品牌評選中公佈全球 100 個最具價值品牌》報告。

這份報告深入解析了全球品牌在當代的影響力與價值實踐,其中的「RBI(Role of Brand Index)」概念,更讓我深受啟發。讓我有機會再次反思品牌的深層力量,也串起我多年學習修行與生命實踐的經驗。
「棒讚帥妙」是恩師的口頭禪,也是他幽默中蘊含智慧的象徵

RBI × 品牌的北極星

在品牌的世界裡,RBI(Role of Brand Index)代表品牌對「被選擇」的影響力。
Interbrand 的研究指出:RBI 每上升 1%,股價平均上漲 2.3%。這說明——品牌價值並不只是行銷聲量,而是真正影響「選擇」的力量。

一個高 RBI 的品牌,不只是因為曝光多或廣告強,而是懂得在「關鍵時刻」發聲與退場,進退有度,展現長期的品牌智慧。
這也如同高階管理層的人數比例僅佔 5–10%,並非因人少而珍貴,而是因為他們懂得在關鍵時刻發揮影響力。

在品牌的世界裡,真正能長遠被選擇的,不只是聲量與曝光,而是精神力與價值的積累。
人人都是自己的品牌,
我們要活出屬於自己的品牌價值。

價值大於價格 × 修行的啟蒙

還記得我在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現為高雄科技大學)就讀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時,在定價管理課上,朱教授提到:「有時,價值大於價格。」
這句話深深烙印在我心裡。

什麼情況下價值會大於價格呢?
專業服務
獨特商品
解決問題的能力
心理價值(品牌、名氣、情感滿足感)

價值是主觀的,不只是金錢的衡量,也包含時間、情感、安全感與便利性等因素。
這正如修行的過程,也是一種「長遠效益」的累積,而不只是眼前利益的計算。

因此,我也要特別感謝定價管理課程的朱教授。他不僅深諳價格理論與策略,更以南宋理學家朱熹言行為研究志業,是兼具學術深度與文化底蘊的典範教師。


萬物一體 × 感恩的早晨儀式

我每天早晨起床,會走向陽台,向窗台上的花草植物道一聲「早安」,並誠心感謝它們的存在。感謝它們為這個世界釋放氧氣、綻放美麗。
這並不是一種刻意的儀式,而是生活中自然而然生起的覺察與感恩。是一種生活的態度──萬物皆有靈,我們要對世界保持敬意,並將善待萬物視為善待自己。

大多數的植物在白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默默地為世界提供養氣;
而夜晚,它們則與人一樣進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
(註:也有少部分植物,如多肉植物,會在夜間進行特殊的氣體交換機制。)

我曾看過一篇報導提到,美國羅格斯大學園藝治療項目主任 Gary Altman 表示,無論你選擇如何與植物互動,擁有產氧生物,都可能有益於人體的整體健康,包括心理健康。
想想看,每天早上能在自己的生活空間裡呼吸著這些植物帶來的新鮮空氣,心情與身體都被滋養著——這份「健康」本身,就是無價的。

我以前也不曾這樣做,直到有一天,我意識到萬物皆有靈、有生命、有其存在的價值與節奏。從那時起,我開始每天向它們道謝,感恩它們的「供養」,也感恩它們用靜默之姿的造福與我們共生於這片天地之間。


人與萬物,本是一體。
生活中處處都有修行的道場。
感恩,是打開宇宙共鳴的第一把鑰匙。

親證佛陀行跡 × 百聞不如一見

去年 11 月,我親自走訪了佛陀從誕生、講經說法到入涅槃的聖地,包括藍毘尼、祇園精舍與靈鷲山等地。親臨現場,才真正體會《經典》中的地名並非抽象,而是真實的歷史與大地的印記。

其實,就如同我們每個人也有自己的祖先,只是因為有形生命的時間有限,大多只知道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但往上層層推移,不也如同佛陀一樣,都是曾經在世間生活過的真實人物嗎?
這樣的體會,讓我在親證佛陀行跡時,更能深刻感受到他「曾為人」的歷史溫度與真實性。

「如同我們現在大多數人,都沒有親眼見過星雲大師,但透過他一生的言行與修行紀錄,完整收錄在《星雲大師全集》395 冊中,我們仍能感受到他的智慧與行誼。這就像我們閱讀佛經,知道佛陀曾在靈鷲山、祇園精舍說法一樣。

說到靈鷲山,我也是去了現場才實際看到,因山形如鷲而得名,是佛陀說法之處;祇園精舍則位於古印度舍衛城南郊,是佛陀長期弘法的地方。

這段旅程,也串起我多年學習修行與生命實踐的經驗,使整段歷程不僅是一趟旅程,更是一場身心靈的印證與深化。

這讓我想起佛光山藏經樓前,那壯麗的景象宛如「南天門」的入口。若沒有親身走訪,很難真正體會現場那份莊嚴、靜謐與令人屏息的美景。

正如明代哲學家王陽明說的「知行合一」、佛教所強調的「解行並重」、以及現代管理學的「理論與實務」,其實講的都是同一件事:
真理是貫古通今、超越時空的;
百聞不如一見,實踐才是智慧生長的土壤。
新聞圖片

圖說 : 拘尸那羅 Kushinagar 佛陀涅槃處 大涅槃寺

AI × 佛法 × 不求神通的智慧

現代人每天早上打開手機,習慣在社群平台上說「早安」,或是默默地與演算法互動,這其實也是一種與世界連結、傳遞善意的方式
不過,若只停留在這個層面,而忽略了內在心念的培養,就容易變成修行中「求神通」的捷徑。

佛法教導我們:修行要腳踏實地,步步紮實,莫貪神通。

AI 是很好的共修夥伴,但也需要我們人類給予正確的指令與判斷。佛經提供的是方法與框架,真正的修行仍要靠我們自己內化、實踐。
同樣地,AI 只是工具,我們才是方向的掌舵者。
若給予正確訊息,它能成為助力;若方向錯誤,也可能形成「隱形堰塞湖」。

教學相長、善用彼此,才能創造更大的幸福價值。


留白 × 呼吸 × 宇宙交響曲

其實,不只是植物和人一樣需要呼吸,文章與畫作也需要留白,那是文字與圖像的呼吸;
而音樂中的「休止符」,更是樂章靈魂的空間。

沒有休止,就沒有節奏的起伏與張力;
沒有留白,文字就失去了節奏與思考的餘韻。

宇宙萬物,有情無情,同圓總智。
人生是圓,退後即向前。

這讓我想到貝多芬,他在耳聾後仍創作出《第九交響曲》〈歡樂頌〉,這是一首萬物齊鳴的樂章。
他靠的不是外在聲量,而是內在的精神力量與價值,正如品牌與修行的本質——不求表象喧囂,而是靜水深流的影響力。


行三好 × RBI × 實踐的智慧

一個品牌若能成為人們主動選擇的對象,它的價值早已超越單純的價格、行銷或曝光,而是進入了「精神力與信任」的層次。
RBI 高,不只是聲量大,而是在「關鍵時刻」能發揮影響力——懂得何時發聲、何時退場,進退有度。

這正是品牌長遠經營的核心智慧,也是我多年學習「行三好」,默默「做中學、學中修」的實踐路徑。
真正的摩尼寶珠,不在外在形式,而在於內在的實踐價值


《星雲說偈:精進招勝果》

星雲大師在《星雲說偈:精進招勝果》中,以偈語提醒我們:「如有地無種,耕墾何有益。」沒有正信,如同地中沒有種子,再努力耕耘也難開花結果。這句話讓我想起品牌經營與佛法修行之間的共同道理:即便你有理念、有資源、有能量,若未在真正的「心田」下種,那麼即使再怎麼努力、再怎麼聲音大,也可能終究無法成長。

因此,品牌的影響力(如 RBI)不僅僅仰賴宣傳與曝光,更需要在「核心信念與一致性」上穩紮根基;正如佛法所說的「正信」與「精進」,每一個選擇與行動,都是在為未來的果實播下種子。


佛陀的價值 × 人間佛教 × 全方位生活智慧

事實上,佛陀本身就是「價值」的最佳體現。
他不是神,而是真實存在於人間、以人身示現覺悟的人。從出生、修行、成道、說法到涅槃,佛陀的一生,正是一個人如何以智慧與慈悲實踐最高價值的真實歷程。

而這份價值,歷經兩千五百多年,仍能穿越時空、跨越國界,感動無數人,關鍵就在於——這是一份真正被實踐、被傳承的價值。

星雲大師畢生推動「人間佛教」,將佛陀的精神融入當代生活,讓佛法從印度走向五大洲,走進人心。
這不是單靠聲量或名氣,而是靠理念的落地實踐與價值的持續傳遞。這樣的實踐力,本身就是一種跨越時代的品牌力量,是人類的無形寶藏。

在佛教典籍中,摩尼寶珠象徵智慧與圓滿,能映照萬物、利益眾生。
對現代人而言,「理念」再美、「標語」再響亮,如果沒有落實於生活與行動之中,就如同塵封的寶珠,無法真正發光。

很多人對「學佛」仍有刻板印象,認為學佛的人只談出世、與現實脫節。
但事實恰恰相反——真正的佛法,是活法;人間佛教,更是生活的方法。

佛法是活法,是提供我們隨緣自在、觀自在的生活方法。
因此,學佛的人,也能是懂品牌、懂策略、懂企業治理的人;
學佛不是不懂現實,而是更能洞悉現實背後的「因緣法則」與「心性運作」。

在現代社會中,懂得以佛法為底蘊的人,更能展現柔軟的力量、長遠的智慧,以及圓融的格局。
從星雲大師身上就可體證:若以企業的語彙來比喻,他堪稱一位精神層面的 CEO。
他所推動的人間佛教管理學,正是他畢生實踐的精華結晶。

「人間佛教管理學」是一門非常科學的學問。它將人間佛教的理念應用於現代管理,旨在結合佛法的生活化與當代組織治理的需求,提升個人與組織的效能。這門學問由星雲大師提倡,並透過課程與書籍推廣,強調從悲心、責任、智慧等佛教精神出發,建立一套獨特的「佛教管理」模式,展現了慈悲與效率並行的現代智慧。

我也曾於 2022 年參加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首屆全球「人間佛教管理文化」線上課程。課程中,特別以《普門品》的管理法為核心,從以下六個面向來觀察觀世音菩薩的管理智慧:
大慈大悲
救苦救難
滿足所願
布施無畏
一心稱名
隨機應現

例如,從「大慈大悲」來看觀世音的管理智慧:
在社會上,有些人本身是好人,但不懂得如何正確地行善,雖具慈悲,卻成了「濫慈悲」;也有些人有理性智慧,但過度執著於所謂的公平,反而缺乏圓融。
若想把自己、家庭、事業都管理好,就必須具備觀世音菩薩「悲智雙運」的精神。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大智慧的化身,能在慈悲中融入智慧,在智慧中涵容慈悲,這正是良好管理的關鍵。

真正的慈悲,不是放縱,也不是縱容;真正的智慧,也不是冷漠或僵化。了解慈悲的究竟義,才能避免「過度自由成放縱,給人方便成隨便」,這就是現代治理中極為珍貴的柔軟力量與彈性智慧。

(star)人人都是自己的品牌
活出自己的生命品牌價值


在這個變化快速、AI席捲全球的時代,「品牌」早已不只是企業的專利。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品牌經營者。你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散發的每一分氣場,其實都在他人心中,默默刻畫出你獨一無二的品牌印象。


宇宙本質 × 多元融合 × 一以貫之

品牌管理 × 佛法哲理 × 自然生態 × 音樂藝術 × AI科技 × 個人實踐
看似不同的領域,其實都在展現同一個宇宙本質:「一以貫之」。

這正是《華嚴經》所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實相。

當我們理解萬物本質相通,就能讓品牌、生命、修行與宇宙,一起合奏出那首屬於眾生的交響曲。


結語

實踐價值,才是摩尼寶珠。
品牌的力量、修行的力量、藝術的力量,最終都回到「行」──在生活中踐行、在時代中回響。

行三好,一教鳳行,讓我們共同譜出一曲宇宙的生命交響曲

新聞圖片

胡一鳳老師 簡介: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士,並於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首屆全球「人間佛教管理文化」課程結業。

該課程由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擔任總監,強調「理論與實踐合一」的自覺式管理,匯聚近九十位來自亞洲、大洋洲、北美洲、歐洲十三國、四十六城市的企業與文化菁英。

課程體現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管理學」不僅是修行智慧,更是一門科學化、現代化的管理學,具備跨國、跨文化、跨產業的實踐力。

同儕包括琉璃工房董事長楊惠姍、清玄享閱文化集團董事長方淳珍、廣州嶺南教育集團董事長賀惠山、上海米源集團董事長陳志峰、泰國型創科技董事總經理張仁安等知名領袖。

現任佛光山普門中學生命教育兼任老師、南華大學終身學習學院榮譽顧問長,亦為百人行善團發起人。

長期關注教育、公益、環保與跨宗教交流,致力於推廣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念,將修行落實於日常,推動「行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並擔任高雄市中華企業經營領袖協會顧問、高雄市團體企業講師職業工會講師、謝黃扁文化藝術基金會顧問、高雄少年觀護慈愛協會理事、高雄科技大學東區校友會顧問等,持續推動文化教育與社會關懷。

近年榮獲美國德保羅大學自然醫學聯合頒證、國際社會服務獎(2023年),以及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頒贈「佛光三好人家」殊榮(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