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管理學博士 范振家
中華新聞報 / 范振家博士專欄 : 詐騙150億比特幣的回魂計,亞洲金融的良知能否重生
Netflix 華語懸疑影集《回魂計》(The Resurrected)上線後登上全球排行榜前列。劇中描寫以「高薪職缺」「免費旅遊」為餌,誘騙青年赴東南亞虛構城市「班佧」,拘禁並逼迫他們從事詐騙,若業績不達標即遭酷刑。這並非虛構,而是近年亞洲經濟陰影的真實寫照。
《回魂計》所描繪的詐騙園區,正對應現實世界的柬埔寨、緬甸與寮國。近年,台、韓、大陸等皆有青年被騙赴園區淪為「豬仔」,遭囚禁、毆打與性侵,甚至被迫詐騙親友。韓國政府估計,僅柬埔寨詐騙從業者即逾二十萬人。戲劇以鏡頭捕捉痛苦,而現實的血與鐵則無聲流淌。
與此同時,美國司法部揭露以柬埔寨為據點的太子集團(Prince Group)操控人口販運與洗錢網絡,起訴該集團董事長,並凍結一二七二七一枚比特幣,市值逾一五○億美元,創美國史上最大加密資產查扣紀錄。更令人震驚的是,制裁名單中竟有多名台籍人士與九家登記於「和平大苑」的公司。劇中詐團以虛擬貨幣洗錢的情節,正與此案互為呼應,現實比戲更冷酷。
美國得以凍結資產,仰賴其完善的反洗錢與跨境制裁機制;反觀亞洲多國,監理鬆散、司法合作薄弱,資金一旦流入人頭公司與鏈上帳戶,便難以追蹤。台灣詐騙被害人「查不到一毛錢」,正反映出制度落差。部分台灣空殼公司更成為黑金轉運的隱形通道,顯示受益人揭露制度早已形同具文。
太子集團案揭露亞洲監管的集體失能。各國爭相發展金融科技、吸引資本,卻不願承擔監理成本。柬埔寨、緬甸成為詐騙溫床,正是因為政商共生、法制失靈。台灣亦不例外,虛擬資產立法遲緩,金管會仍倚賴業者自律,防詐教育則流於標語。當全民缺乏數位金融風險意識,社會只會被更高明的詐術所吞噬。
太子集團案是一面鏡子,照見亞洲自由市場在缺乏倫理與法治約束下的脆弱。當資本越界而監管止步於疆界,信任便成最昂貴的奢侈品。美國的司法行動展示制度力量,也警示亞洲各國:若繼續以寬鬆監管作為招商利器,最終代價將是信譽與公信的崩塌。
《回魂計》的虛構城市「班佧」,其實正是現實亞洲的縮影。戲裡的靈魂尚可回歸,現實的良知卻仍流離。唯有讓法治與責任「回魂」,讓制度重生,亞洲才可能走出這場被貪婪與虛擬貨幣吞噬的金融煉獄!
范振家博士簡介:
范振家,現任高雄市警察局前鎮分局行政組長,並獲得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其專業研究領域聚焦於犯罪防治,尤其是電信詐欺產業的運作模式與防制策略。
在博士論文《電信詐欺產業及其防治研究:計量經濟分析》中,范博士結合計量經濟學方法,深入剖析電信詐欺產業的成因、運作特徵與防治方案,並提出具體的政策建議與數據分析結果,為政府與執法機關提供實務參考。
2024年12月4日,范振家博士憑此研究成果,於法務部司法官學院舉辦的第十一屆傑出碩博士「犯罪防治研究論文獎」中脫穎而出,榮獲「佳作」殊榮,由法務部部長鄭銘謙親自頒獎,肯定其在犯罪防治領域的學術與實務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