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報 胡一鳳老師專欄 / 立冬 ‧ 藏而不息:覓「識」的科學——從佛法談現代心理學
2025年的立冬在11月7日。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在11月6日至8日之間,斗指乾,即太陽行至黃經225度之時。
「立」者,建始也;「冬」者,終也——象徵著秋盡冬始,萬物收藏、生命進入沉潛與養息之期。
在自然的節律裡,立冬是一年能量轉換的重要節點。
古人說:「立冬補冬,補嘴空。」
意味著在這天應好好為自己補充元氣,以抵禦寒冬的來臨。
然而,除了「食補」滋養身體之外,更別忘了為自己補上一碗「心靈雞湯」。
所謂「心靈的溫補」,不是逃避現實,而是讓心識重新獲得力量與明辨。
若說食補養身,那麼法補養心。
今年冬季,南華大學終身學習學院特別推出
【生命探索系列課程】《人間生命管理學》第二期——
覓「識」逃脫三部曲:圖解學唯識 • 生命更明智。
這門課從佛法談現代心理學,幫助學員認識「八識」運作的奧秘,學會在煩惱與壓力中找到轉化的智慧,讓我們在寒冬中不僅溫暖身體,也溫暖心靈。
佛法與科學的交會:從八識到心理學
佛法講「八識」,從感官覺受到潛意識業識,
完整揭示了人類心靈的運作機制。
這個體系,千年前已超越了現代心理學的邏輯範圍。
而近代腦神經科學逐步印證了這一點:
人腦的意識、潛意識與情緒記憶網絡,
與佛學中第六、第七、第八識的描述,驚人地相似。
這使得「佛法」與「科學」不再對立,
而是兩條殊途同歸的智慧之路——
一條以理性驗證,一條以覺性印證。
這樣的觀點,正是南華大學終身學習學院
【生命探索系列課程】《人間生命管理學》第二期
——「覓『識』逃脫三部曲:從佛法談現代心理學」的精神所在。
我也曾親自上過唯識學的課程,深刻體會到這門學問其實是佛教的「心理學」。
它以「八識」揭示人類內心運作的全貌——從感官反應到潛意識的業力運行,
每一個念頭、情緒與執著,都是心識投射的結果。
後來我才明白,真正的覺醒,不是外求神秘的力量,而是向內探照、修正自己的心。
本課程將於 114/12/27(六)09:30–16:30 與 114/12/28(日)09:30–12:00 舉行,
【授課方式】二擇一:
• 實體|佛光山南台別院
• 線上|Google Meet 教室(提供課程影片 4 週回看)
誠摯邀請對佛法心理學、身心療癒與自我覺察有興趣的大眾一同參與,
可逕與南華大學終身學習學院聯絡報名。
讓理性與覺性並行,在佛法與科學交會中,學習「轉識成智」的現代實踐。
從企業世家到出家法師:知賢教授的雙修之道
這堂課由釋知賢教授(南華大學正教授)主講。
她是佛光山出家法師,同時擁有英國赫爾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
並曾旅居歐美多年,長期從事宗教哲學、組織領導與人文教育研究。
知賢教授出生於企業家家庭,父親經商有成、治事嚴謹,讓她自幼熟悉企業管理與決策思維。
這樣的背景,使她更能以現代語言詮釋佛法智慧,
在理性與覺性之間找到平衡。
她常說:「企業管理與心靈管理,本是一體兩面。
企業要創造價值,心也要創造平靜;
學佛不是消極避世,而是積極利世。」
她曾立願:
「我要接引企業界的領袖,讓他們重新認識佛教——
佛法不是只吃齋念佛,而是要幫助企業賺錢,
因為企業賺錢,才有能力照顧員工、回饋社會。
學佛不是飄在天上無為,而是無所不為。」
知賢教授是一位兼具執行力與實踐力的法師兼學者。
她的課堂不僅有理論深度,更有行動的溫度。
多年來,她受邀至美國、英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尼泊爾、新加坡等地演講,以「佛法心理學」為核心,推動跨國生命教育與文化對話,讓佛教的智慧以國際語言重現光彩。
藥師藍光與心識之光
佛光山南屏別院將於2025年11月8日(六)至11月15日(六)舉行藥師法會,
誠摯邀請大眾回寺禮佛祈福,共霑法益。
11月8日(六)晚7:30 為薰壇灑淨儀式,同日恰逢農曆九月十九——觀音出家紀念日。
願大眾在法音中得安穩,在祈願中得力量;
讓藥師佛的藍光,為每個正在療癒的人,帶來溫柔的守護。
藥師佛被尊為「掌管身心健康的無上大醫王」,
其願力不僅在於祈求健康、長壽、消災解厄,
更在於治癒人心的煩惱與貪嗔癡三毒,
幫助眾生恢復內在的平靜與寧靜。
我記得10月28日南屏別院為籌建新佛教堂舉辦藥師寶懺法會時,
當我讀到《藥師經》中佛陀在廣嚴城「樂音樹下」說法,心中忽然湧起熟悉的感動。
那正是我去年朝聖印度時曾親臨的古城——毗舍離(Vaisali),位於現今印度比哈爾邦首府巴特那以北,
佛陀在此預言自己即將入滅,在那裡為文殊師利菩薩開示拔除業障之法,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流傳至今,成為無數眾生的光明依止。
這場啟悟,讓我重新理解「療癒」的本質——
它並非神祕力量的介入,而是心識覺醒的結果。
我從此開始對陽台上的花草道一聲感恩,
感謝它們行光合作用時所釋放的能量。
當我在科學報導中看到:
當葉片被放大數十萬倍,葉脈的紋理竟與宇宙星系的結構相似,
我突然明白——樹在呼吸,宇宙也在呼吸;
當我感恩植物,其實是在感恩宇宙。
唯識學說:「萬法唯識所變。」
外在的一切現象,皆為心識的投射。
當我以覺知感恩一片葉、一束光、一念心,
我也在照見那個正在覺醒的自我。
這份覺察,也呼應南華大學終身學習學院
【人間生命管理學】課程的精神——
由釋知賢教授(南華大學正教授)親自主講,
結合佛法心理學與現代科學,
教導學員理解八識運作、轉化煩惱,
以智慧「對症下藥」,達到心靈療癒與自我更新。
可以說,藥師佛治身,知賢教授治心;
藥師佛以願光照破黑暗,知賢教授以覺光引導自省。
兩者交融的核心,都是同一種療癒:
——讓眾生從痛苦中覺醒,從覺醒中得安樂。
當我在11月3日清晨前往萬壽園擦拭龕位時,
心中忽然湧上一股清明與感應:
「是心是佛,是心在作用。」
那一刻,我理解了真正的「補冬」——
不僅是滋養身體的能量,更是讓心回歸光明的勇氣。
願我們都能在知賢教授的課堂中補智慧、
在藥師佛的願光中補慈悲,
讓身心得以同時被療癒,成為彼此的光。
結語:識得自心,方得自在
立冬之藏,不是隱遁,而是孕育。
知賢教授以行動證明:修行,不是遠離人間,而是在人間發光。
願我們在這個冬天,學會觀照內在的「識」,
讓理性與慈悲並行,讓科學與信仰共鳴。
當你識得自心,每一個季節,都是春天。
行三好 一教鳳行
胡一鳳|南華大學終身學習學院榮譽顧問長
「科技可以學,覺性要修;唯有讓人感受到陪伴與力量,教育與信仰才有靈魂。」
	
		
	
		胡一鳳老師 簡介: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士,並於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首屆全球「人間佛教管理文化」課程結業。
該課程由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擔任總監,強調「理論與實踐合一」的自覺式管理,匯聚近九十位來自亞洲、大洋洲、北美洲、歐洲十三國、四十六城市的企業與文化菁英。
課程體現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管理學」不僅是修行智慧,更是一門科學化、現代化的管理學,具備跨國、跨文化、跨產業的實踐力。
同儕包括琉璃工房董事長楊惠姍、清玄享閱文化集團董事長方淳珍、廣州嶺南教育集團董事長賀惠山、上海米源集團董事長陳志峰、泰國型創科技董事總經理張仁安等知名領袖。
現任佛光山普門中學生命教育兼任老師、南華大學終身學習學院榮譽顧問長,亦為百人行善團發起人。
長期關注教育、公益、環保與跨宗教交流,致力於推廣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念,將修行落實於日常,推動「行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並擔任高雄市中華企業經營領袖協會顧問、高雄市團體企業講師職業工會講師、謝黃扁文化藝術基金會顧問、高雄少年觀護慈愛協會理事、高雄科技大學東區校友會顧問等,持續推動文化教育與社會關懷。
近年榮獲美國德保羅大學自然醫學聯合頒證、國際社會服務獎(2023年),以及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頒贈「佛光三好人家」殊榮(202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