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管理學博士 范振家
中華新聞報 / 范振家博士專欄 : 當低薪遇上詐欺,「台灣病」正在侵蝕下一代
英國《經濟學人》近日直指,台灣雖名列全球最富裕社會之一,卻同時深陷「台灣病」。這並非聳動標籤,而是戳破台灣多年來自我陶醉的一記重擊。新台幣長期被壓低、產業過度集中於半導體、薪資停滯與生活成本失衡,構成了台灣內在經濟體質的矛盾;而治安與治理能力的疲弱,更讓裂縫逐漸擴大。台灣的問題不是「被誤解」,而是「不願承認」。
首先,台灣的經濟亮眼並未轉化為人民的生活改善。出口年年增長,GDP數字漂亮,股市衝上史上最高,但薪資卻長期原地踏步。年輕人起薪十年無明顯提升,房價翻倍、物價上漲,形成了高度矛盾的「高成長、低所得」結構。政府以維持「產業競爭力」為名壓低勞動成本,使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角色更接近「價格優勢」,而非「價值提升」。在他國努力推動薪資改革、透過創新提高生產力時,台灣卻持續將成本壓低視為經濟策略,最終犧牲的正是青年世代的未來。
其次,低薪環境推動青年向外尋找出路,甚至落入跨境詐騙陷阱。當國內薪資與生活成本脫節,海外「高薪工作」便成為寄託期待的出口,而詐騙集團也正是鎖定此點下手。近年來,台灣青年遭誘騙至柬埔寨、緬甸、杜拜等地,成為跨境詐騙基地的人力來源,這不只是治安問題,更暴露了台灣低薪結構、青年處境與國家治理之間的深層聯動。當年輕人無法在本地取得合理回報,風險便成為他們不得不承擔的代價。
再者,行政治理的疲弱,使問題更加凸顯。司法體系人力不足、基層士氣低落,網路詐騙橫行,政府卻往往仍停留在「加強宣導」的層次。跨部會協作流於形式,平台責任制度遲遲未見具體推進,使詐騙廣告在各大社群媒體上如入無人之境。當犯罪者的成本極低,而受害者的保障極弱時,行政治理就會難以支撐社會的基本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的問題並非不能解,而是長期缺乏改革決心。以周邊國家為例:韓國在提高青年薪資與住房補貼上有明確政策,日本推動「新資本主義」以提升薪資與企業治理,新加坡則以嚴格的平台監管與跨境查核機制遏止詐騙蔓延。這些都是面對國際競爭與社會變遷後的積極回應。反觀台灣,在薪資制度、刑事政策改革、平台治理責任等面向上遲遲無法跨出關鍵性一步,使青年世代同時承受經濟壓力與犯罪風險。
「台灣病」的根源,在於經濟成果無法普惠全民,治理體系無法滿足新時代需求,而政策思維長期依賴「維持現狀」的舒適區。這些結構性問題若不正視,不僅會讓青年承擔更多風險,也會削弱國家的長期性競爭力。
外界可以指出症狀,但治癒必須靠自己。台灣要真正走出「台灣病」,需要的不僅是反思,更是行動:提升薪資結構、改善勞動環境、強化司法與網路治理、建立跨境查核與求職保護機制,並加速產業多元化,不再依賴單一護國神山。唯有如此,才能擺脫表面繁榮的侷限,建立真正穩固而具韌性的未來。
台灣不能再用漂亮數字掩蓋病灶;正視問題、勇於改革,才是讓台灣病真正痊癒的唯一途徑!
范振家博士簡介:
范振家,現任高雄市警察局前鎮分局行政組長,並獲得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其專業研究領域聚焦於犯罪防治,尤其是電信詐欺產業的運作模式與防制策略。
在博士論文《電信詐欺產業及其防治研究:計量經濟分析》中,范博士結合計量經濟學方法,深入剖析電信詐欺產業的成因、運作特徵與防治方案,並提出具體的政策建議與數據分析結果,為政府與執法機關提供實務參考。
2024年12月4日,范振家博士憑此研究成果,於法務部司法官學院舉辦的第十一屆傑出碩博士「犯罪防治研究論文獎」中脫穎而出,榮獲「佳作」殊榮,由法務部部長鄭銘謙親自頒獎,肯定其在犯罪防治領域的學術與實務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