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報 / 王義雄專欄 : 解決台灣問題-台灣人民選擇和平或戰爭?

中華新聞報 / 王義雄專欄 : 解決台灣問題-台灣人民選擇和平或戰爭?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11月12日首度與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谷立言(Raymond Greene)會晤,雙方也表示過程氣氛相當融洽,並對兩岸分歧處理上達成共識,都會尊重兩岸人民的意願,谷立言還邀請鄭麗文在適當時機訪問華府。鄭麗文與AIT處長谷立言的會晤,在全球關注台海局勢的背景下,釋放出許多值得深入探討的訊號。雙方對於台海穩定和平的共識,以及對兩岸分歧處理方式的共同看法,無疑為複雜的兩岸關係注入了一絲希望,但也同時引發了對未來走向的諸多思考。

不久前鄭麗文受邀出席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會,因追思名單中包括中共共諜吳石,引發爭議及綠營對她的抹紅攻擊。但鄭麗文表示,加入中國國民黨的第一件事,就是希望促成國共和解、為白色恐怖的政治受難者平反,因為她相信,政府是為了人民而存在,每個人都擁有做夢的權利、擁有追逐理想的自由,在台澎金馬的這片土地上,每一個人都不需要為自己的政治信仰付出青春和生命這般沉重的代價,這是台灣民主轉型之後,帶給所有人民最基本的權利。從鄭麗文的發言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她作為新國民黨主席,試圖在黨內外建立一種新的政治論述。她強調「促成國共和解、為白色恐怖的政治受難者平反」,這不僅是對歷史的重新審視,也是對國民黨過去執政時期所犯錯誤的一種反思。

出席追思會雖然引發爭議,但鄭麗文認為「每個人都擁有做夢的權利、擁有追逐理想的自由,在台澎金馬的這片土地上,每一個人都不需要為自己的政治信仰付出青春和生命這般沉重的代價」,這句話深刻地觸及了台灣社會對於轉型正義的深層渴望。這表明鄭麗文試圖超越傳統的藍綠對立,以更宏大的歷史視野來凝聚共識,這對於一個長期在歷史包袱中掙扎的政黨來說,無疑是一次大膽的嘗試。這種對「政治信仰自由」的強調,也為她未來在兩岸議題上的立場埋下了伏筆,即她可能更傾向於以人民意願為基礎,而非意識形態先行。

此次鄭麗文與谷立言的會晤,彰顯了台美關係的重要性以及雙方在區域和平穩定上的共同利益。鄭麗文強調「台美關係至關重要,期盼美方持續給予理解與支持,並強調唯有透過穩定的溝通與互信,方能共同維護區域的和平與穩定」,這表明國民黨在對美關係上,依然秉持著傳統的親美路線。而谷立言重申「美國從來不尋求台海對抗或衝突,當前首要目標是避免戰爭,並確保任何兩岸分歧的處理皆以和平、無脅迫的方式進行」,這與美國長期以來在台海問題上的表態一脈相承,即維持現狀、避免衝突。雙方在「避免戰爭」和「和平解決分歧」上的高度共識,為台美關係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也意味著,無論台灣內部政黨如何輪替,與美國保持緊密聯繫,共同維護區域穩定,仍將是台灣對外政策的基石。

更為關鍵的是,雙方對於「任何對現狀的改變,皆應尊重兩岸人民的意願」這一共識。這句話的份量極重,它不僅為兩岸關係的未來走向設定了一個重要的原則,也為台灣在國際社會上爭取更多支持提供了有力的論述。對於台灣而言,「尊重兩岸人民的意願」意味著台灣人民的自決權不容剝奪,任何關於台灣前途的決定,都必須經過台灣人民的同意。而美國在這一點上的認同,無疑是對台灣民主制度和人民意願的強力背書。對於中國大陸而言,這句話也傳達了一個訊息,即單方面的武力威脅或強制統一,將不被國際社會所接受。

不過,台海和平的實現仍然面臨諸多挑戰。首先,從鄭麗文的立場來看,她雖然強調「尊重兩岸人民的意願」,但如何具體落實這一原則,以及如何在國民黨的「九二共識」框架下,與中共進行對話,仍是一個複雜的課題。國民黨內部對於兩岸關係的看法一直存在分歧,如何在黨內凝聚共識,並提出一套既能維護台灣主權又能與中國大陸對話的方案,將是鄭麗文面臨的巨大考驗。此外,中共對於「兩岸人民的意願」有其自身的解讀,他們可能將其理解為「中華民族的整體意願」,而非單純的台灣人民意願。這種解讀上的差異,將會是未來對話中的一個潛在障礙。

其次,美國的「戰略模糊」政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台海的穩定,但也為未來的變數留下了空間。儘管谷立言強調「避免戰爭」,但美國對台灣的軍事支持,以及其在印太地區的戰略部署,仍然被中國大陸視為對其核心利益的挑戰。美國在「尊重兩岸人民意願」上的表態,是否意味著其對台灣獨立的立場有所鬆動,或者只是在強調和平解決分歧的重要性,這仍有待觀察。一旦台海局勢升溫,美國將如何具體介入,其戰略清晰度將直接影響到區域的穩定。

第三,中國大陸的態度是影響台海和平的決定性因素。儘管國際社會普遍呼籲和平解決分歧,但中國大陸近年來在台海地區的軍事活動日益頻繁,其對台灣的政治施壓也從未間斷。中共是否願意真正尊重「兩岸人民的意願」,放棄武力統一的選項,將是台海和平的關鍵。如果中國大陸繼續堅持其強硬立場,那麼即使台美雙方達成再多的共識,也難以從根本上改變台海的緊張局勢。

台灣內部的政治生態也將影響兩岸關係的發展。民進黨政府與國民黨在兩岸政策上存在顯著差異,如何在台灣內部形成一個相對統一的對外政策,避免因內部分歧而削弱台灣的國際話語權,也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鄭麗文作為國民黨主席,其兩岸論述能否獲得台灣主流民意的支持,將直接影響其在兩岸議題上的影響力。

鄭麗文與谷立言的會晤,為台海和平穩定帶來了一個指引。雙方在「避免戰爭」、「和平解決分歧」和「尊重兩岸人民意願」上的共識,是值得肯定的進展。這表明,在複雜的國際關係中,對話和溝通仍然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然台海和平的實現,不僅需要台美雙方的努力,更需要中國大陸的善意回應,以及台灣內部各方的團結和智慧。

展望未來,如果鄭麗文能夠成功地將其「促成國共和解、為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平反」的理念,與「尊重兩岸人民意願」的原則相結合,並在與美國的合作中,尋求更多國際支持,那麼她或許能夠為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中開闢一條新的道路。而美國對台灣的持續支持,以及其在避免衝突上的明確立場,也將為台海和平提供重要的外部保障。

由於國共內戰的歷史結果,國民黨退守台灣,隔著台灣海峽使華夏民族分裂至今。一個被分裂的民族,不論是華夏民族或其他民族,莫不以最終統一為追求——德意志民族、越南民族、朝鮮民族皆是如此,華夏民族自不例外。這是歷史賦予當權者無可迴避的使命;除非國力衰弱至任人宰割的境地,否則怠於完成統一者,終將遭族群唾棄。

當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席位與權利時,美國政府鼓動蔣介石不要退出,以製造「兩個中國」。而蔣介石拒絕的理由正是順應歷史大勢,不願成為分裂民族的罪人。時移世易,如今台灣政權掌握在民進黨手中,由賴清德主政,公開主張台獨立場,甘冒把台灣人民推向戰爭邊緣的風險。我們海潮智庫始終強調:台獨是一條必然導向悲劇的死路,只會讓成千上萬無辜人民犧牲。兩岸同為華夏子孫,本是同根而生,只因內戰與體制不同,隔著台灣海峽分離至今。加上長期偏差教育,確有部分族群受到影響,不願兩岸統一;但除了固執的少數之外,多數人也不願以戰爭與流血來完成統一。

以產業結構觀之,商界深知大陸市場是台灣產業無可取代的腹地。一旦兩岸緊張升級,最先受害的便是企業與就業。工業界面對十四億人口的龐大需求,渴望市場遠甚於任何政治意識形態,自然不會放棄這片廣土巨潤而走上台獨的絕路;農漁業亦同,台灣的優質農產品早已深受大陸消費者喜愛,他們更不希望戰事爆發,使多年努力付之一炬。在人口組成中,最容易受到台獨蠱惑的群體通常是自由業、公教人員及部分工人階層。自由業和公教人員接觸多元資訊,雖部分傾向台獨,但大多數仍不願面對戰爭的殘酷。至於工人階層,因受社會結構限制,較容易對既有體制造成不滿,被民進黨操作煽動,成為支持度最高的族群。此外,民進黨積極深入校園,利用年輕人血氣方剛、易受反傳統思潮吸引的特性,使「青鳥」族群成為其死忠支持者。然而,一旦面臨戰爭與生死關頭,這些被煽動的群體是否真的願意為民進黨拚命,仍大有疑問。連賴清德都事先將子女送往安全的美國,以避免戰火波及,可見其心知肚明:戰爭不是口號,而是真實的死亡危險。

稍具常識的人都明白,台灣根本無力與大陸對抗。賴清德作為三軍統帥,掌握所有軍情與國安機制,更比任何人清楚兩岸軍力差距懸殊,如雞蛋碰石頭,不堪一擊。他明知北京絕不可能容許台灣獨立,也明知台獨是一條注定走向滅亡的死路,卻仍執意推著全台人民往懸崖邊走。或許他仍抱持幻想,以為美國會傾力相助。但事實證明,美國只會要求台灣持續付出代價。賴清德為取得美國的安全承諾,已將台灣家底源源不斷送往美國軍火商,而川普仍不滿足,開口便向台灣索求高達十至十七兆新台幣的投資,簡直要把台灣的心肺都挖空。諷刺的是——若這十七兆用於建設台灣,本可讓全島煥然一新,改善民生、提升產業、補強弱勢,使台灣人民真正受惠。然而賴清德若為迎合華府而答應這種要求,不惜揮霍人民血汗,換來的卻是連過境美國的資格都被川普拒絕。如此屈辱與代價,令人痛心。台灣人民若最終因他的台獨政策而被捲入戰火,家破人亡,再加上國庫被掏空、經濟被掠奪,那麼,賴清德不只是政治上的失敗者,更是台灣歷史上的罪人。

今年十月,國民黨主席改選,由非典型的國民黨領導人鄭麗文脫穎而出。她與過去國民黨的傳統領袖截然不同,不以權位為首務,而是堅定將兩岸和平視為己任。面對政治標籤,她毫不退縮,敢於公開宣示:「我是中國人。」如此坦率而直接的表白,是過去多數國民黨領導人所不敢觸碰的禁忌,深怕一旦坦言,便會流失選票、失去政治利益。然而鄭麗文選擇站在歷史與民族的高度,強調「兩岸中國人不能互相殘殺」。這份清醒與勇氣,正與我們海潮智庫一貫的主張不謀而合。因此,我們撰文鼓勵鄭主席勇往直前,不畏紅帽子,不懼抹黑,願意迎向那些甘願出賣族群利益、乃至於心甘情願為外國當看門狗者的挑戰與辯論。我們相信,唯有讓台灣老百姓真正了解:兩岸的和平交流,透過平等談判尋求雙方能接受的方案,才是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唯一道路。反之,若依循賴清德的台獨路線,只會讓兩岸兵戎相見,使台灣同胞死傷遍野,家園化為焦土廢墟。

我們深信,絕大多數台灣人民並不想要戰爭,不願再被政治人物推向風險深淵,而是期盼兩岸能和平相處、安居樂業。台灣人民也唯有反思:究竟為何會選出這樣的領導人?讓一個明知打不贏、明知危險、卻仍執迷不悟的政治人物,把兩千三百萬人的命運推向危境。這不是民主的勝利,而是民主在情緒操弄下的盲點。我們海潮智庫在此再次呼籲:和平不是軟弱,理性不是退讓——和平,是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唯一道路;理性,是避免台灣步入烏克蘭與加沙悲劇的唯一選擇。願台灣人民看清現實,不再被激情與仇恨蒙蔽,避免將自己的未來,交給只會把台灣推向戰爭深淵的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中華新聞報立場」


王義雄主席 簡歷

1939年出生 1965年台灣大學畢業

1969年日本明治大學 獲法學碩士

1972年巴黎大學獲法學博士 英國倫敦大學博士後研究

1973年回台灣任輔仁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兼系行政事務

1980年從事律師執業 同年10月在高雄創辦 {海潮} 雜誌 任發行人

1986年任黨外公政會高雄市打狗會理事長 同年11月由黨外公政會推薦當選立法委員

1987年11月1日組建工黨 擔任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