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胡一鳳
中華新聞報 胡一鳳老師專欄 / 《浙台文學周:在山水與信念之間,看見文明的溫度》
文明會延續,不靠奇蹟,而是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信念。
今年的浙台文學周,讓我重新看見這份信念的力量。
一、浙江文學館:信念具象化的文化殿堂
古希臘哲人赫爾墨斯說:「宇宙是心智的投影。」
跨文明的共同智慧其實都在指向同一件事:
意識,會創造實相。
浙江文學館就是這句話的當代示範——
先有願景,才會有工程;
先有文化理想,才會長成今日的文學殿堂。
自 2008 年列入文化發展綱要、
2019 年奠基、
2020 年成為全國文學館聯盟常務理事單位、
2023 年加入中國新時代文學大數據中心、
到之江文化中心啟用——
每一步都證明:文化,是信念一步步推動的結果。
二、宋韻展廳:科技如何重新喚醒千年美學
11/19,在程士慶館長的帶領下,我們走入浙江文學館的「宋韻展廳」。巨幅《宋韻數字畫卷》在黑箱劇場緩緩展開——雲霧、山石、墨色、飛雪重新流動起來。
這不是科技炫技,而是文化再敘事:
千年美學因科技而被重新理解、重新觸動。
而走近AI 宋韻華服體驗區更讓文化真正貼近大眾,使古典在當代重生。
三、浙水敷文:在時光中看見文脈如何流動
「浙水敷文」展區以時間軸貫穿整個浙江文脈。
下層展示歷代文風、文人與典籍;
上層以沉浸式投影,讓古代文學「活」在眼前。
光影流動時,我更加明白:
文學不是過去式,而是現在式。
文明的延續,是一代代人共同的選擇。
四、文化回望:富春山居圖與我家族的緣
最觸動我的一幕,發生在文學周閉幕日。
11/19 浙江文學館程士慶館長信守承諾,
於浙台文學周閉幕典禮結束後,親自帶領我們前往浙江博物館之江館區四樓,
走入「山水之間——富春山居圖人文數字展」。
在展廳裡,我們得以近距離欣賞〈剩山圖〉真跡。
那一刻,所有自台灣而來的作家與詩人都深受震撼——
因為眼前所見的不只是名畫,
對我而言,更是一段深藏在家族記憶裡的文化因緣。
2011 年:相隔 361 年的合璧,改變了我們一家
2011 年,〈富春山居圖〉兩段殘卷相隔 361 年後,
首次於臺北故宮合璧展出。元朝畫家--黃公望的名畫「富春山居圖」、在清朝初年的時候被火燒成兩半,後來由兩岸分別收藏,2011年「富春山居圖」的真蹟,首度在台北合壁展出,元代畫家黃公望晚年的代表作 「富春山居圖」 ,前段51.4公分長的「剩山圖」 目前存放在浙江博物館 ;後段長636.9公分的 「無用師卷」則由台灣故宮收藏。
2011那一年,我們家族 7 人一起北上觀展,
深受古人敬物之心感動。
回程後,因三代ㄧ起北上觀賞富春山居圖因緣的喜悅,也讓我憶起《孟子·梁惠王下》中「獨樂樂不若與眾樂樂」,因此,我們家族做了一個重要的文化決定——
將先父畢生珍藏的郵票與愛國獎券
(那些郵票,是臺灣一整個時代的文化縮影史)
於2011/12/4 家族三代ㄧ行13人 ,ㄧ起前往佛光山,捐贈給對文物珍愛的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由佛光山督監院院長慧傳法師代表接受。
14年後再遇〈剩山圖〉真跡,
彷彿過去的文化願心被重新喚醒。
清乾隆皇帝渴望一見全貌而不得;
我卻有幸先見合璧,今日又得見「剩山圖」真跡——
這份福報,我回向給所有惜物、敬文、愛藝術之人,也回向乾隆皇帝。
五、贈書因緣:文化的心燈,因人而續
受〈富春山居圖〉觸動,我特別返回飯店取來
星雲大師出版的《獻給旅行者們365日——中華文化佛教寶典》。
一本親贈浙江文學館 程士慶館長
兩本捐作浙江文學館典藏
館長欣喜而珍重地收下,
我看見他眼裡那份真誠的歡喜。
文化,就是在這樣一盞燈傳一盞燈之間延續。
六、山水論壇:從天台山到佛光山的文化願景
富春山居圖是「山水」。
浙江有天台山,台灣有佛光山。
因此我心裡升起一個願望——
或許未來能以文化為名,舉辦:
雙山論壇:天台山 × 佛光山
山水論壇:富春江 × 佛光山
只談文明、藝術、宗教、人文、自然、甚至也可談科學。
讓山水為橋,讓文化對話。
七、浙台文學周的力量:文心相照
本次文學周由中國詩歌學會、浙江文學院(浙江文學館)、衢州市委台辦、台灣《創世紀》雜誌社
共同主辦。
兩岸 150 多位作家、詩人與文化人齊聚:
詹澈、顏艾琳、古月、
以及大陸作協前副主席、詩歌委員會主任吉狄馬加等皆出席。
文化讓彼此相遇,文心讓彼此靠近。
八、我在科技留言牆寫下的祈願
離開浙江文學館前,我在科技留言牆寫下:
感念文脈之光
滋養兩岸心靈
願文心相照
願人間長明
— Evonne
這是我心底最真誠的祝願。
九、小雪節氣:沉靜中的力量
專欄刊出之時,正逢 11/22「小雪」。
《易經》說:
小雪屬坤——藏、順、蓄勢。
萬物開始收攝、冬雪初降,
如同人生的沉潛期:
看似靜止,卻在孕育新生。
願兩岸、願世界:
無災無難到公卿,
在沉靜中蘊勢,在寒冬中生光。
文明之所以能延續,
靠的不只是石碑與文物,
而是每一代人心中的信念。
而這次浙台文學周,就是「信念創造實相」的最好證明。
胡一鳳老師 簡介: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士,並於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首屆全球「人間佛教管理文化」課程結業。
該課程由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擔任總監,強調「理論與實踐合一」的自覺式管理,匯聚近九十位來自亞洲、大洋洲、北美洲、歐洲十三國、四十六城市的企業與文化菁英。
課程體現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管理學」不僅是修行智慧,更是一門科學化、現代化的管理學,具備跨國、跨文化、跨產業的實踐力。
同儕包括琉璃工房董事長楊惠姍、清玄享閱文化集團董事長方淳珍、廣州嶺南教育集團董事長賀惠山、上海米源集團董事長陳志峰、泰國型創科技董事總經理張仁安等知名領袖。
現任佛光山普門中學生命教育兼任老師、南華大學終身學習學院榮譽顧問長,亦為百人行善團發起人。
長期關注教育、公益、環保與跨宗教交流,致力於推廣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念,將修行落實於日常,推動「行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並擔任高雄市中華企業經營領袖協會顧問、高雄市團體企業講師職業工會講師、謝黃扁文化藝術基金會顧問、高雄少年觀護慈愛協會理事、高雄科技大學東區校友會顧問等,持續推動文化教育與社會關懷。
近年榮獲美國德保羅大學自然醫學聯合頒證、國際社會服務獎(2023年),以及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頒贈「佛光三好人家」殊榮(202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