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向蚵間石滬化身漁人趣 今年首波活動樂翻天

記者陶泰山/桃園報導

30多人迎著春陽在石滬協會導覽老師管子及泰山的領團下,大大小小的一群人經過綠色隧道到達蚵間魚鱗石滬群,再由潮間帶達人許閎喆及許素貞帶領大家挖海瓜子後,進入1、2號石滬由滬主許立志教大家用手叉網體會捕魚樂趣,魚獲雖然不多,但依照傳統大家分享魚獲後,帶著滿滿的笑容及鮮魚、海瓜子回家。其間,除了靜靜的吹著海風,感受置身世外的氛圍外,並為自己的里程再寫上一篇化身漁人的歡樂回憶。

可能是 1 人和水體的圖像
大家下午在蚵間信仰中心福興宮集合,宣佈安全事項後,由管子及泰山老師導覽,經由綠色隧道,認識了各種植物,包括可以包粽子的月桃葉,擦屁屁的黃槿葉,做鈔票和鹿非常愛吃的構樹,還有能做面具的橡膠樹葉,有防禦作用的林投,並且看到獨角仙最愛吃的光臘樹,以及毒性強大的海檬果等;到了潮間帶,由閎喆及素真老師教大家如何在礫石間挖海瓜子,每個人都很認真的搜尋海瓜子,才一會兒功夫就驚叫聲連連,尋到寶似的比較誰挖得多。

可能是一或多人、大家站著和水體的圖像
緊接著重頭戲上場了,在滬主許立志老師的指導下,學員拉著二人式及單人式手叉網下滬捕魚,今天的魚況雖然不理想,但大家一樣體會到先人利用石滬捕魚的辛勞,以及明白石滬漁人的分享與樂觀。圖:陶泰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