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洛國小吳校長進源說:「109年開始與屏科大推廣教育處合作辦理食農教育課程,並特別選擇在冬季盛產的番茄來作為教學標的,原因是『在地食材當季吃』是最好的示範方式,培養孩童正確的飲食觀念。」
彭克仲處長強調,屏科大推廣教育處與地方小學合作辦理食農教育,不只在大學社會責任的實踐上強調農業與生態共榮,更是將食農教育視為使命。透過大手拉小手帶動地方小學,培育孩童認識農業的多元專長,尤其建立學童對於食物的來源,加強學子在農作物生產地的認識、餐桌上的烹調技巧是近來教育相當重要的一環。本活動由屏科大的科技農業學系、農園生產系及農企業管理系等大學生一起出動,利用自身的農業專長教導學童田間植株種植、病蟲害認識、番茄的文化與歷史等,提升小學生在課堂以外的興趣,從小建立食農教育觀念,同時養成對食材及土地的關懷,大學生的大手實踐大學社會責任,拉起小學生的小手一起親鄉親土,讓未來的生活不只人類健康、土地也更加永續。
麟洛鄉農會徐總幹事榮輝表示:過去農會的給人的印象僅只協助民間農業事務的溝通橋樑及存放款,然而農會的功能還有『四健』、『農事』及『家政』等推廣工作,近年來更有學童教育、青農輔導等服務,是重要的農村夥伴;四健會成員亦定期協助學童田間管理,更在學期末舉辦食農烹飪課程,給孩童『親手做』的實際經驗,現在又有屏科大的團隊從旁協助,並給予學童多元的教學方式,是跨領域的學習,且能培養食農教育課程中『生產至餐桌』最重要的精神,此活動拉進師生及家長與親子間的互動,大家每個星期都期望自己的農作物能再長大一些。
屏東縣麟洛國民小學是麟洛鄉唯一的小學,更是教育部及客委會重點栽培的客語教學小學,因此很多的活動都充滿客家元素與特色,本次由麟洛鄉農會指導員及屏科大學生協助孩童製作番茄米粉湯,以大骨熬煮湯頭後,加入百分之百的純米米粉,配上客家風味的油蔥酥、梅花肉片及綠花椰菜,最後再將親手種植的牛番茄切半放入米粉湯裏頭,滿足味蕾同時溫暖了現場所有共同栽種的大小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