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自來水的時代,逾四百年歷史的「荷蘭井」,一直是重要水源。北區的史蹟烏鬼井已乾涸,只供歷史憑弔,鹿耳門荷蘭井四百年來出水不停,雖不能飲用,都被附件居民拿來淋草澆花。
陳順涼自述先祖陳一貴即鄭成功的姑丈,也是當時負責押糧的糧官,陳一貴後代陳理最早住在學甲中洲,受友人之託來到鹿耳門荷蘭井一帶洽公,偶然發現地上有一口荷蘭人留下的水井,周邊尚有荷蘭人的房舍、圍牆及廣大腹地,便返回學甲揪族人移居至此,也取名中洲角,這是荷蘭井所在中洲角地名的緣由,陳理是中洲角的開莊先祖。
荷蘭井周遭本來是一片荒地,陳順涼於數年前在旁建廟著手整理環境,在荷蘭井四周植草種樹,並立「三郊史蹟碑」、「陳理遺址碑」,緬懷先人和歷史,一直就是附近里民晨昏散步最佳去處。
最近四百年歷史的荷蘭井新增設養生庭院區,主供龜鹿養生餐,戶外半露天座位區,可容下40人享用,店長魏惠婕的拿手私房菜和龜鹿特餐,加上咖啡和水果茶休憩。最近已有學校校友會包場舉辦尾牙,是春節闔家民眾半日遊和公司行號春酒最佳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