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浩心齋主人邱柏維老師談清明注意事項及掃墓禁忌

【記者葉璟頤/高雄報導】清明是24節氣之一,也是24節氣中,唯一既是節氣又是傳統節日的「清明節」。針對清明,浩心齋主人邱柏維老師在此建議民眾在清明節氣的飲食,以及掃墓祭祖要注意的幾個要點。
「清明節」是華人社會掃墓祭祖的重要節日,每年這個時候,後代子孫都會來到祖先的墳墓前,焚香祭拜已表達慎終追遠的意思。除此之外,清明掃墓盛行之後,民間便將清明節列為三大鬼節之一,自古相傳柳枝有驅邪功能,所以在這一日會在門口插根柳枝來避邪。

而唐代詩人杜牧在「清明」詩中談到「清明時節雨紛紛」,便清楚點出此一時節的氣候特色,指的是天氣多雨的現象,也因此節氣的氣候變化極大,忽乾冷濕,冷熱無常,因此,如何透過正確飲食方式,提昇自身體質,在這個節氣裡,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課題。
在清明節氣承接春天抒發的氣息,同時即將迎接夏季暑氣到來,且多雨陰晴不定的氣侯,飲食方面要以清補、去濕、排毒為原則,邱柏維老師建議這個時間點不妨多吃小米、小麥、菊花茶、胚芽米、深綠色蔬菜等等的食材,可以提升情緒水平。
另外,可以多食快樂水果-香蕉,但香蕉是高碳水化合物,如果是糖尿病患,或腎臟病患,建議要節制食用。
在清明掃墓過程提供以下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時間禁忌
掃墓宜在日出後至下午三點前完成,古時候有所以謂「日落申」這樣的說法,也就是說,在申時,太陽已經即將西落,這時陰氣漸長,而陽氣偏弱,「下午三點後陰氣重,若仍停留在墓園,易逢怪事」,故以為忌。

二、人物禁忌
靈異體質者、運勢低者、氣色差者、孕婦、6足歲以下孩童,最好不要去掃墓,以免看到異象而生恐懼,或沾染到煞氣而身體不適。

墳地陰氣重,盡量不要打開雨傘,以免招陰。掃新墓者,忌穿鮮艷衣裳。
註:若萬一非去不可時,可攜帶保身符、芙蓉、艾草之類的避邪用品作防身。

三、言行禁忌
勿踩他人墳上,拔除之草勿棄置旁墳上,勿隨地便溺,以免招惹旁墳亡靈之不悅而遭責罰。在墓地勿嘻戲、勿嚇人,以免亡靈參一腳或附身,那就麻煩了。
對墓碑相片勿指指點點,勿亂講話,以免觸怒亡靈而遭責罰。忌火燒雜草,以免發生火災。不要照相,以免萬一出現靈異照片,而留下日後不敢再去掃墓之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