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未來工作很迷惘 多方接觸才懂得自己要什麼

(本報訊)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估計,現在的小學生未來所從事的工作,將有65%是目前尚未出現的新型態工作。另有25%的工作機會被自動化機械所取代。因此國發會也預計將進行為期3年「未來10年我國工作及技能需求分析」的研究,環境的迅速變遷,學子對於未來趨勢是否會感到徬徨不知所措。國際教育關懷團體快樂之道基金會呼籲,培養孩子自主力才是應對未來得關鍵。

 

台灣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對於許多年輕學子而言,或許上大學後再選擇志向,大學前只要夯實基礎就可以了。但這其實暴露出學生沒有目標而迷惘,只好試著走上大人鋪好的路,但「我想要什麼」的想法卻在過程中不斷與現實衝突。與其擔心別人選擇的自己未來不喜歡,不如從先在開始為未來人生找到方向。

 

升學不僅是提高學歷,也代表一個人開始擁有更多的自主的權力及空間,要開始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論是玩樂與學習間的取捨,同學或家人的相處時間的規劃,或是對興趣與課業的平衡,不同的選擇都可能對未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哲學家L. 羅恩 賀伯特表示「快樂在於從事有價值的活動,但只有你自己可以知道如何使你快樂。」青少年需要學會選擇,思考現在時間與精力的投入,在未來可以看到什麼樣的可能性。

 

現在就想人生方向會不會太早了?中正大學兼任講師林妙香表示:「若從學習歷程來看,在國中畢業時,我們的學生就要做出一次抉擇:就讀高中高職或是五專,不同的選擇會接觸到不一樣的領域,也會間接影響未來的升學以及人生方向。」

 

快樂之道基金會建議,給出空間才有機會學到新事務,自己的人生自己規劃,多方面接觸不同的活動、主題,找出有興趣做的事,幫助自己找到方向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