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故宮博物院
地方中心
文化部近日公告,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之《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一冊共79件圖文,以及《乾隆臺灣地圖》1件,計2案80件,正式指定為「重要古物」,不僅具高度史料價值,也為18世紀臺灣人文與地理景觀提供珍貴視角。
《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由清乾隆年間臺灣府知府蔣元樞於任內(1775年至1778年)親自編繪,是一部詳實紀錄當時臺灣建設成果的紙本彩繪圖文冊。全冊共收錄39幅彩圖及40篇圖說,採「一圖一說」對照形式,描繪當時興建的寺廟、府署、軍事、教育及民生建築,包括今日已不復存的中管衙署、鹿耳門公館與臺灣佐屬公館等,以及天后宮、臺灣府學等仍存建築的歷史原貌,充分展現18世紀中後期臺灣府城的文化地景與城市發展。
故宮另件獲指定的重要古物《乾隆臺灣地圖》,則以傳統青綠山水畫風格手繪完成,內容涵蓋臺灣全島及澎湖群島,地理方位上東下西、左北右南,除詳實描繪中央山脈以西地貌外,更於圖上方記錄山脈以東多處原住民聚落名稱,展現對「山之後」部落分布的深入理解。此外,圖說內容還收錄18世紀時對臺灣周邊海域的觀察,如可吐出「龍涎香」的「海翁魚」、八尺門港常見的「五色魚」等在地特色,豐富描繪當時自然與人文環境。
國立故宮博物院指出,《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近年曾於「彩繪圖籍」、「築城風雲」等特展中展出,獲高度好評。為慶祝百年院慶,故宮北部院區將於今(114)年6月21日至9月7日推出「宮樂響起︰文獻中的宮廷音樂」特展,計劃展出該冊部分彩圖作品,進一步呈現臺灣歷史的文獻魅力。《乾隆臺灣地圖》則將於未來相關主題展覽中展出,持續以圖為史,講述屬於18世紀臺灣的故事。
故宮強調,此次兩項典藏品的指定,不僅肯定其歷史、藝術及學術價值,更有助於推動臺灣文獻圖像的研究與文化資產保護,盼社會大眾踴躍參觀展覽,深入理解臺灣歷史文化的豐富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