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保署領團赴法受訓 強化我國海上油污與化學品災害應變能力

圖:學員穿戴防護衣操作熱影像儀搜索預藏熱源(圖/海保署)

地方中心
為全面強化我國面對海洋污染災害的應變能力,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署長陸曉筠率領跨部會27人團隊,自今年6月22日至7月4日前往法國水域污染事故研究調查中心(CEDRE)參訓,學員全數取得國際海事組織(IMO)認可的「油污管理級」(Level 3)與「化學品管理級」訓練證書,展現國際應變專業實力。

本次訓練內容除涵蓋油品風化、洩漏應變策略與高風險替代燃料如氨氣等前瞻議題外,更納入台灣實際案例,如2023年蘭嶼「巴貝多輪」、野柳「鈺洲啟航輪」及屏東「伊利安娜輪」的擱淺事故,進行桌上兵棋推演,深化學員跨領域知能與實務演練。

海保署指出,此次參訓團包含中央與地方政府、民間部門第一線及決策層級人員,領域橫跨保育、環保、航運、海事、化學、觀光等。副團長、海巡署巡防組組長洪伯昇表示,透過此訓練,有效提升第一線人員的安全意識與應變能力,並藉由兵棋推演深化公私協力經驗。

海保署署長陸曉筠特別感謝CEDRE主任Logette長期對台支持,並指出本次訓練結合實作與案例研討,透過理論與實務整合,強化我國在海洋污染災害上的韌性與策略制定能力。隨團指導的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教授陳政任也指出,CEDRE以科學證據為本,為歐洲主要應變諮詢機構,其訓練內容具有高度實務價值。

團隊並參觀CEDRE的24小時應變協調中心,深入了解法方從通報、採樣、分析到應對的完整應變鏈條。陸曉筠表示,未來若我國發生重大污染災害,CEDRE可成為可靠國際合作夥伴,並將派員參與今年九月在台舉行的「2025年海洋環境管理國際交流研討會」,深化雙邊合作。

陸曉筠強調,台灣位居亞太航運樞紐,海洋風險複雜,唯有持續強化跨部會訓練與整合,方能確保海洋環境安全,建構前瞻、專業、科學且具因地制宜的災害應變體系。

▲圖: CEDRE設備展示間資材及設備介紹

▲圖: CEDRE介紹海洋廢棄物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