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14年5月小琉球杉福天然礁珊瑚移植(圖/海委會)
地方中心
面對觀光擴張與氣候變遷造成的衝擊,為守護小琉球珍貴的海洋生態資產,海洋委員會攜手屏東縣政府及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共同推動「珊瑚礁生態系統保育」、「強化潮間帶管理」、「遊憩承載量評估」三大策略,盼透過整合資源、分階段施策,為小琉球建立永續發展機制。
珊瑚礁生態復育展現初步成果
海洋保育署持續推動珊瑚礁保育及復育計畫,截至114年上半年,已完成白沙港、杉福、杉福漁港海堤與花瓶岩等四處珊瑚調查,並於山豬溝北堤、白沙港外堤等地完成1,172株珊瑚移植作業。
此外,為擬訂《珊瑚保育計畫》及《珊瑚礁生態復育指引》,海委會已於6月10日在墾丁舉辦工作坊,預計7月續辦小琉球場次,落實制度化復育流程。同時,配合屏東縣政府加強查緝違法潛水採捕行為、執行杉福漁港排水改善工程,預計11月完工後可有效防止污染物直接流入潮間帶。
擴大潮間帶保育收費範圍 降低人潮壓力
為減輕潮間帶人潮衝擊,屏東縣政府自113年起針對3處熱區收取每人60元保育費,結果進入人數大幅減少80%。但人流轉向未收費之蛤板灣潮間帶,為防生態惡化,縣府自114年7月1日起將其納入收費管理。
今年也新增「龍蝦洞核心區」,全面禁止遊客進入,為繼肚仔坪後第2個劃設之核心區。海委會指出,目前小琉球5大潮間帶熱區已全面納入控管,將持續監測生態恢復情形,適時調整管理措施。
建立遊憩承載總量機制 兼顧生態與旅遊品質
海委會協調鵬管處於5月完成「琉球風景特定區遊憩承載量評估調查」,將每日遊客數分為預警、管控及管制三階段,分別對應8,000人、10,000人及12,000人。
當人數達8,000人即啟動預警模式並公告島上人數;達1萬人則建議分流措施;超過1.2萬人時則建議採登島人數總量管制及預約制度,以防生態資源超載。海委會將請鵬管處依此滾動調整並研擬進一步管理機制。
公私協力是關鍵 共創永續海洋藍圖
海委會強調,三大方案的成功實施,仰賴政府部門間的協調合作,更需在地居民與民間團體的支持與參與。未來將持續推動潮間帶管理與水質改善雙軌並行,致力於遊憩與生態平衡,守護這片海洋瑰寶,使後代子孫也能欣賞小琉球的自然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