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山茶成林下經濟新寵!葉香誘人帶動茶產業升級

地方中心

為協助林農掌握林下經濟政策與台灣山茶栽培技術,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於7月4日假國姓鄉公所與水長流苗圃舉辦「台灣山茶基本特性及產業發展現況」研習,吸引眾多租地造林人、林農及部落居民參與,場面熱烈。

此次研習上午課程由專家深入解析台灣山茶的栽培特性與產業現況。台灣山茶葉片具有獨特的蜜香、肉桂、菇蕈、杏仁與咖啡等香氣,製成綠茶與紅茶後香氣優雅,滋味甘甜,並富含兒茶素及抗氧化能力,優於目前常見市售品種如文山包種茶、烏龍茶、金萱等,極具市場潛力。

下午實作課程則邀請專業人員於眉原山品系台灣山茶示範區,實地教學苗木選地、間距配置、病蟲害防治等栽植技巧。課程特別強調林下經濟的友善原則,禁止截幹矮化、嫁接與整地等慣行農法,每年僅能進行2至3次機械除草,強調維持自然生態與養分循環。

南投分署分署長李政賢表示,本次研習除希望提升林農技術力外,更期盼透過山茶產業推動「適地適種」的永續林下經濟模式,兼顧環境與收益。李政賢強調,南投分署將持續提供後續技術協助與品牌行銷支援,包括一對一專業輔導、展售平台串連等,鼓勵更多林業用地所有人及合法使用人投入林下經濟行列。

目前林業署推動林下經濟已開放9項合法經營品項,包括段木香菇、森林蜂產品、臺灣山茶、馬藍、竹笙、臺灣金線連、臺灣白及、天仙果與絞股藍等,展現政策多元性與靈活性,讓山林兼具保育價值與經濟潛力。

李政賢呼籲:「透過林下經濟不僅可提升農民收益,更能創造在地就業、活化社區、強化山村經濟與文化價值,歡迎有志參與者踴躍加入,與我們一同開創山林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