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蟬鳴夏季登場!步道尋聲趣 生態觀察季限定展開

圖/翻攝

地方中心

隨著夏日來臨,陽明山國家公園迎來蟬鳴高峰期。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指出,從每年4月至10月,約20種蟬在園區接力登場,打造長達半年的「蟬鳴交響曲」,不僅成為遊客親近自然的絕佳機會,更是認識台灣特有物種與生命循環的生態課程。

多樣棲地造就蟬類天堂 陽明山成最佳觀察據點

陽明山國家公園橫跨淡水、三芝、石門、金山、萬里、士林與北投等行政區,總面積達11,334公頃,海拔範圍從200至1,100公尺,擁有闊葉林與人造林混合構成的多樣棲地。根據統計,台灣約有60種蟬,其中六成為特有種,而陽明山園區就分布著約20種,占全台三分之一,顯示其在生態多樣性及觀察價值上的重要地位。

七星山姬春蟬獨步全球 暮蟬鳴聲貫穿山林

蟬季由北埔姬春蟬於3月底搶先開唱揭開序幕,接續有草蟬、七星山姬春蟬與代表性的陽明山暮蟬,至10月由寒蟬與岩崎寒蟬收尾。值得一提的是,七星山姬春蟬為全球唯一分布於陽明山七星山一帶的物種,鳴聲嘹亮而易於辨識,生態學術價值極高。

而陽明山暮蟬則具有良好的保護色,身體酷似樹皮,常隱身於樹上難以察覺,其鳴聲節奏分明,每5秒一組「汪~汪~汪」齊鳴,成為森林中的自然樂章。

蟬鳴不只叫聲 更是一門自然生命教育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說明,蟬的鳴叫不僅是夏日的聲音風景,更蘊藏著生物行為與繁殖的訊息。蟬的鳴聲類型包含召喚聲、警戒聲、交尾聲等,且僅雄蟬具發音器。蟬的生命大部分時間潛藏在地底黑暗中,歷經數年蛻變成蟬,成蟲期極短,卻會全力鳴唱傳遞生命的最後訊息,這樣的生命歷程深具教育意義。

步道巡蟬趣 蟬鳴步道成為今夏限定自然課堂

陽明山管理處建議,有意觀察蟬類的民眾可造訪遊客中心周邊步道、冷水坑步道與夢幻湖步道,這些路線交通便捷,且設施完善,適合親子或自然愛好者共同體驗。今夏不妨放慢腳步,走入陽明山森林,細聽枝葉間鳴奏的自然交響曲,感受蟬與自然共鳴的生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