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國教署
地方中心
2025年第57屆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競賽(IChO)傳來捷報,我國代表隊於本屆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舉辦的賽事中,在來自90個國家、354位參賽學生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勇奪3金1銀,以金牌數計列居全球第4名,展現我國頂尖科學教育成果與學生卓越潛能。
獲得金牌的三位選手分別為:桃園市立武陵高級中學的余英仕(個人排名第8)、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的蘇程玹(個人排名第9)以及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的胡端傑(個人排名第11);銀牌則由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的陳聖淳獲得(個人排名第87),四位學生表現優異,為國爭光。
國教署表示,我國代表隊自全國125所高中、共計2,124名參賽學生中選拔出4名優秀選手,並由國內頂尖教授組成專業培訓團隊,歷經密集訓練與模擬競賽,才得以於國際舞台嶄露頭角。代表團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李祐慈擔任領隊,教授陳頌方擔任副領隊,並由教授張一知(臺師大)、林萬寅與王宗興(臺大)、吳淑褓(陽明交大)、洪上程與尤嘯華(中央研究院)等人組成團隊協助試題翻譯與成績仲裁等工作。
代表團已於7月4日飛往阿聯參賽,並於當地時間7月13日參加閉幕典禮暨頒獎儀式。國教署對本次佳績表達高度肯定,強調學生表現是我國基礎科學教育長年深耕的成果。
教育部為獎勵傑出學生,訂定「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獲得金、銀、銅牌者,除可保送或推薦入學至國內大學系所外,並分別可獲頒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及5萬元獎學金,實質獎勵學生在國際科學競技場上的卓越表現。
國教署指出,自1992年起,我國即參加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競賽,累積豐富參賽經驗,未來將持續培訓優秀學子參與,致力提升我國青少年科學素養與國際競爭力,培育新世代頂尖化學人才,並深化國際科教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