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工研院六甲院區提供溫暖的休息空間與充足補給,台電搶修人員短暫歇息後,元氣滿滿地整裝再出發(圖/工研院)
地方中心
中度颱風丹娜絲重創全台,造成超過2,500支電線桿倒塌,災情遠超2015年蘇迪勒颱風紀錄,台電人員連日日夜搶修幾近復電之際,工業技術研究院亦迅速啟動科技應援行動,調派「E-CUBE」移動式光儲系統進駐台南北門永隆宮等災區據點,攜手新創公司「氫豐綠能」,投入氫燃料電池設備支援醫療、民生、通訊等緊急用電,展現高科技硬實力為前線救災注入新動能。
此次風災損壞範圍廣大,不少台電同仁必須涉水作業,甚至多日未返家。工研院除調派儲能設備外,更主動開放六甲院區員工宿舍,作為台電人員後勤休憩據點,提供飲水、熟食與盥洗空間,讓檢修英雄能稍作休息再上陣。根據統計,四日內已有超過300位台電人員進駐使用,實為第一線搶修的堅強後盾。
災後重建期間,許多災區以高齡長者為主,清理家園人力吃緊,工研院同步啟動院內關懷機制,允許受災員工申請彈性停班與遠距辦公,亦鼓勵同仁申請志工假,參與社區救援與協助清理,展現企業社會責任,凝聚共度難關的力量。
在電力受限情況下,工研院E-CUBE系統發揮極大功能。該系統整合太陽能發電、儲能模組與低碳備用電力,具備快速部署與模組化特性,可隨時提供災區手機充電、照明、醫療器材等必要用電。有里長親自逐戶通報E-CUBE可供應電力的訊息,許多民眾帶著輪椅、醫療設備前往現場排隊充電。其中一名家屬表示,家中仰賴抽痰器維生的孩子在設備即將斷電之際,所幸E-CUBE即時抵達,救回一命。
不僅如此,工研院新創公司「氫豐綠能」也調派平時用於科技廠備援的氫燃料電池系統,首度挺進七股西寮村,協助中華電信基地台恢復供電,有效強化災區通訊功能,讓民眾能安心聯絡親友報平安,亦為災後資訊流通與行政調度提供穩定支援。
工研院表示,未來將持續整合能源科技與災防需求,攜手新創能量,發揮科學實力守護家園,為臺灣建構更具韌性的能源應變體系。

▲歷經一整日的搶修與奔波,工研院點亮一盞燈,迎接這群無聲的英雄歸來。夜裡,他們抵達六甲院區,終能稍作歇息

▲工研院移動式光儲系統「E-CUBE」進駐風災斷電區域,協助有長照需求的民眾為醫療設備充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