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出租變共犯 別信被動收入!一念之差恐觸《詐欺罪》

圖/翻攝

社會中心
數位產業署(7月5日至7月11日)啟動電商平台詐騙監控機制,共掃瞄20,957筆商品資訊,其中發現266筆屬高風險商品,已即時提供相關資料予電商平台預防性下架處理,有效阻絕潛在詐騙風險,保障消費者交易安全。

高風險關鍵字揭示詐騙熱區 「代購」、「二手」、「面交」需警戒

根據本次掃描結果,高風險商品集中於「手機」、「精品」、「遊戲機」三大熱門類別,常見搭配關鍵字為「代購」、「二手」、「面交」,顯示3C產品與精品交易仍為詐騙高發區。此外,「家具」、「家電」類商品風險亦有上升趨勢,多以「庫存」、「二手」為包裝,標榜價格低於市價吸引民眾購買。

數位產業署提醒,家具類商品因具體積大、運送成本高的特性,常需私下交付,亦可能出現虛構物流與客服詐騙情境。建議消費者交易前應查核賣家評價、確認付款方式,並留意是否要求轉至陌生連結進行後續操作,以防個資與財物雙重損失。

帳號出租成新型詐騙破口 恐觸法遭共犯調查

除高風險商品外,數位產業署指出,近期詐騙集團頻以「帳號出租」、「帳號買賣」為誘因,利用社群平台或通訊軟體吸引民眾提供電商平台帳號,並聲稱可「每月輕鬆領」、「被動收入穩賺」等話術,引導帳號轉讓。

詐騙集團取得帳號後,進行大量刊登虛假商品、收款不出貨,或用於洗錢及違法金流操作。由於帳號通常綁定身分證號、銀行帳戶與第三方支付工具,帳號持有人若涉入詐騙,恐違反《詐欺罪》、《洗錢防制法》及《組織犯罪防制條例》,須負刑責。

數位產業署呼籲,電商平台已明訂帳號不得轉讓、出借或買賣,民眾應切勿因小利落入陷阱,強化帳號安全意識,方能守住自身資產與法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