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廠內製程查核(圖/環境部)
社會中心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近期運用智慧稽查系統揭露彰化縣從事PU合成皮業之嘉○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長期蓄意短繳空氣污染防制費,經檢警環聯合查緝並移送法辦,最終遭判須補繳空污費新台幣4,000萬元,並受緩刑處分。此次成功案例顯示科技輔助執法與中央地方協作在打擊環保違法行為上的強大效力。
蓄意申報不實 長期短繳空污費遭起訴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中區環境管理中心透過智能勾稽系統比對事業許可資料,發現嘉○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申報製程原物料使用量有異常,蓄意多報少用以短繳空氣污染防制費。經報請彰化地方檢察署指揮警政署保七總隊第三大隊,並聯合彰化縣環境保護局展開查緝行動,查證該公司涉犯《空氣污染防制法》申報不實與《刑法》詐欺得利罪。
此案於113年10月28日由彰化地檢署提起公訴,公司負責人在法院審理期間坦承犯行,並投資近3,000萬元增設空污防制設備,承諾補繳相關費用。經彰化地方法院114年1月13日判處負責人緩刑4年。
法院判決補繳4千萬 預防心存僥倖
針對短繳空污費部分,臺中高等行政法院於114年5月29日裁定嘉○工業須補繳空氣污染防制費4,000萬元。此外,該公司亦因未依固定污染源操作許可內容,確實裝填與更換空污防制設備之活性碳,造成空氣污染,違反《空氣污染防制法》第24條第2項規定,遭彰化縣環保局裁罰新台幣10萬元。
環管署科技執法 成果斐然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表示,近年透過科技儀器與AIoT空品感測物聯網等工具強化稽查力道,已成功查獲多起事業單位非法繞流排放廢氣案件。與各地環保局合作,迄今已追繳超過11億元短繳空氣污染防制費,成效顯著。
該署呼籲事業單位應誠實申報原物料使用量,依法繳納空污費,並妥善處理污染物,切勿心存僥倖。若發現有短報、漏報情形,應主動向環保局補報補繳,否則一旦查獲,將面臨刑責與高額追繳處分。
持續落實區域治理 強化污染源管理
環境管理署強調,未來將持續透過區域治理策略,與各地環保局攜手強化污染源管制工作,全面提升空氣品質,落實環境正義,防堵不法行為損害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