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違規風險 基隆關提醒自由港區業者確實辦理帳務調整

圖/關務署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基隆關日前呼籲自由貿易港區事業單位,於進儲作業時如發現貨物短裝或溢裝情形,應依規定期限內主動向海關申辦相關手續,以維護帳貨一致性,發揮自由港區自主管理的核心精神,並避免未申報而遭處分風險。

基隆關指出,自由貿易港區強調「低度行政管制,高度自主管理」,其中「自主管理」的信任基礎,建構在港區事業落實帳務管理與確實點驗作業上。因此,自由港區事業在點驗貨物進儲時,如遇貨物實到數量與原始申報文件不符,即屬「短裝」或「溢裝」,應依法處理。

依《進出口貨物查驗準則》第22條及《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相關規定,申報程序如下:

一、溢裝情形(貨物多出):
自由港區業者應主動於海關查核前,以書面向所轄海關申請更正,經核准後即可辦理登帳調整,避免未報貨物引發違規爭議。

二、短裝情形(貨物短少):
業者應自「貨物提領出倉之翌日起一個月內」書面向海關申辦:

  • 若短少數量未逾原申報數量5%,且貨價在1,000美元以下者,可採書面報備,並由業者自行登帳調整;

  • 若不符合上述條件,須檢附公證報告、發貨人證明函電等佐證文件,經海關審核後辦理登帳。

基隆關強調,業者若未依規定期限內申辦,將可能依《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第38條或第39條規定處分。反之,若主動遵期申辦,除可免除法律責任,也有助於維護企業誠信與帳務健全。

基隆關重申,低度管制並不等於無稽查,港區事業唯有落實進儲貨物點驗作業與帳務一致原則,才能真正實踐自由港區「高效率、低干預」的政策初衷。若業者對申辦程序有任何疑問,歡迎逕洽基隆關查詢,以保障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