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族人學習如何進行植物葉子採購(圖/農業部)
地方中心
為推動原民部落在地植物應用與傳統知識傳承,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7月31日假秀林鄉達基力部落屋舉辦「找回原力─部落原力學堂崇德部落敲拓染研習班」,吸引崇德(Tkijing)、秀林、富世等部落族人參與,課程內容紮實且實用,獲得學員高度肯定。
花蓮農改場場長楊大吉於開場致詞中表示,原住民部落擁有豐富的傳統植物資源、飲食文化、農耕知識與祭典故事,是發展特色農業的重要根基。即使農業資源有限,部落仍可透過對在地資源的深度認識,尋找產業定位與發展韌性。他指出,花改場近年推動多元化輔導措施,從農業技術延伸至食農教育、餐飲經營、社區組織與在地產業發展,期望協助部落族人發掘優勢並活化傳統智慧。
此次研習課程亦屬花改場「找回原力綱要計畫」一環,該計畫集結全國11個試驗改良場所科研力量,致力於保存珍貴種源與傳統農耕知識,對抗原鄉文化斷層,延續原住民族文化命脈。
崇德部落地處高山與海岸交會處,耕地有限,農業發展相對受限。然而,部落自然資源豐富,擁有太魯閣族代代相傳的植物使用經驗。花改場因此辦理此次敲拓染研習班,教導族人以在地植物製作具商品潛力的手工方巾,協助其發展植物工藝產業,打造部落經濟新契機。
本次課程特別邀請在地深耕多年的太魯閣族講師郭淑娟、劉英妹擔任教學工作。兩位講師具豐富傳統植物應用知識與教學經驗,長期推動部落導覽與植物體驗活動,深受族人信賴與歡迎。課程強調實作導向,學員從植物辨識、採集、處理、敲拓染製作到作品發表皆能參與體驗,並由講師與助教全程陪伴,協助學員紮實學習。
內容包括植物生態環境巡禮、葉片採集、敲拓染媒染與實作技巧、成果欣賞與分享等,學員在課堂上展現高度學習熱情,尤其實作階段氣氛熱烈,成果發表時更將學習情緒推向最高潮。
花改場強調,未來將持續辦理類似課程,並擔任族人堅強的技術後盾與轉介平台,協助原鄉地區發展永續特色農業,讓傳統植物與文化智慧在現代生活中綻放新光芒。

▲花蓮農改場楊大吉場長致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