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化工業到科技園區 高雄如何蛻變為觀光都會?


圖/高雄市政府

編輯中心
高雄自民國34年起逐步發展,歷經縣市分治、工業聚落興起、直轄市升格與縣市合併,如今已成為兼具工業、科技、文化與觀光特色的南部都會城市。

民國34年,高雄市設為省轄市,隸屬台灣省,下轄鹽埕、鼓山、左營、楠梓、三民、新興、前金、苓雅、前鎮及旗津等10區。民國39年,原本屬同一行政區的高雄縣市再度調整分治;隨著港口優勢及工業基礎,鳳山汽車工業區、林園石化工業區、大寮大發工業區、仁武工業區、大社石化工業區等陸續設立。至民國90年成立路竹科學園區,兩年後更名為「南部科學工業園區高雄園區」,成為產業升級的重要據點。

隨著人口增長,高雄於民國64年成為台北市後台灣第二個人口超過百萬的都市。政府為平衡南北發展,於民國68年7月1日將高雄市升格為直轄市,並將高雄縣小港鄉併入設為小港區。此舉奠定大高雄持續發展的基礎。

近年來,高雄逐漸擺脫早期工業抗爭與社會動盪,城市轉型方向朝向「綠色」、「生態」、「科技」、「文化」與「自然」。民國99年12月25日縣市合併為「大高雄」,持續推動觀光、文化與科技等綠色產業,逐步發展為名副其實的觀光都會。

高雄全市面積約2951.8524平方公里,地理位置東鄰花蓮、台東,西臨台灣海峽,南接屏東縣,並納管南海東沙島與南沙太平島;北接嘉義、台南。全年屬熱帶季風氣候,陽光普照,氣候宜人。市境內擁有山河港灣資源,展現獨特城市魅力。

高雄現轄38區,包括楠梓、左營、鼓山、三民、苓雅、新興、前金、鹽埕、前鎮、旗津、小港、鳳山、茂林、甲仙、六龜、杉林、美濃、內門、仁武、田寮、旗山、梓官、阿蓮、湖內、岡山、茄萣、路竹、鳥松、永安、燕巢、大樹、大寮、林園、彌陀、橋頭、大社、那瑪夏及桃源。

憑藉山海兼備、文化底蘊與人民的熱情,高雄已成功轉型為兼具歷史人文、自然資源與現代產業的觀光城市,吸引國內外遊客探索,留下難忘的城市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