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工研院攜手三菱電機與台灣菸酒公司竹南啤酒廠,共同簽署碳捕捉再利用先導試驗三方合作協議,推動亞洲首例酒廠碳循環實證。圖左起為台灣菸酒竹南啤酒廠廠長楊繼忠、工研院綠能所所長劉志文、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三菱電機先端技術總合研究所副所長橋本博幸(圖/工研院)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當我們舉杯暢飲時,誰能想到誘人的啤酒泡沫背後,竟蘊藏著一場碳循環科技革命。工研院攜手三菱電機與台灣菸酒公司竹南啤酒廠,於8月底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宣布啟動 亞洲首座酒廠碳捕捉先導試驗廠,開啟釀造產業減碳、循環再利用的新里程碑。
此計畫結合三方專業:工研院提供 專利固態胺碳捕捉技術,三菱電機負責流程控制與系統優化,台灣菸酒竹南啤酒廠則提供排氣與場域驗證。該系統可從酒廠天然氣鍋爐排放的廢氣中「抓住」二氧化碳,再以低溫釋放回收,循環再利用於釀造流程,讓碳不再是廢棄物,而是可持續利用的資源。
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表示,碳不該被視為單純的排放負擔,而應成為企業轉型的重要資源。這套技術有望幫助產業降低碳費壓力,並建立可複製的 低碳生產模式。
竹南啤酒廠廠長楊繼忠補充,酒廠已長期推行節能措施並回收發酵製程二氧化碳,但這次將擴大到鍋爐碳排捕捉,若驗證成功,未來將全面導入,進一步提升 碳效率與能源彈性,並推廣至集團旗下多座工廠。
這套技術被形容為一塊「會呼吸的海綿」,可重複使用,模組化設計占地小,特別適合中小型工廠。未來除了釀酒業,電子業、食品業等高碳排產業也可受惠,為台灣邁向 淨零碳排 與 碳經濟時代 奠定基礎。
此次合作不僅是科技突破,更是產業轉型的關鍵一步,讓「碳循環」真正從實驗室走入產業現場,開啟綠色製造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