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米其林水腫到自在上班 高雄長庚推免住院腹膜透析新模式 讓腎友生活與治療雙贏

圖說:(大合照) 高雄長庚打造免住院腎科經皮植管新模式,免除洗腎病人等待的困擾。左起為鄭本忠醫師、李文欽主任、黃志中局長、李建德院長、吳鴻來理事長、腎友代表黃先生。(高雄長庚提供)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腎臟病盛行率居世界前段班,末期腎臟病更是健保重大支出來源之一。許多病友因必須固定到院洗腎,生活、工作與家庭往往被迫中斷。然而,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近年創新推動「腎科經皮植管+居家腹膜透析」治療新模式,不需住院即可完成植管,大幅提升治療效率,讓病友能兼顧健康與生活品質,翻轉腎友人生。

病友親身見證:從「米其林水腫」到恢復正常生活

54歲的黃先生罹患糖尿病20多年,2年前腎功能急速惡化,半年前更出現嚴重水腫,體重暴增20公斤,幾乎寸步難行。他回憶說:「當時我心裡有底,應該要洗腎了。」

但想到每週要花三天跑醫院,他一度焦慮徬徨。所幸醫師向他介紹居家腹膜透析,只需在睡眠時進行透析,不影響白天工作。他僅花30分鐘完成經皮植管手術,術後恢復快速,笑稱:「除了肚皮多了一條管線,生活幾乎沒有差別。」如今他依舊能騎單車、聽音樂會,生活重回正軌。

政策支持:居家腹膜透析列入「健康台灣」重點目標

根據健保署統計,全台約有9萬名洗腎病人,但選擇腹膜透析者僅占不到一成。為鼓勵更多病友使用居家透析,政府已編列超過4億元專款補助,並將「提升腹膜透析比率」納入「健康台灣」政策重點。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黃志中局長指出,腹膜透析兼顧治療與生活品質,是未來腎臟病照護的重要方向。市府將結合各醫院及社區醫療資源,推動更多市民認識並使用這項新模式。

高雄長庚:跨科合作 打造免住院經皮植管

高雄長庚腎臟科主任李文欽強調,過去病人若選擇腹膜透析,需全身麻醉並住院開刀,對高齡及病況不佳者都是負擔。如今「腎科經皮植管」技術可在門診完成,僅需局部麻醉與1-2公分小切口,透過超音波定位後引入導管,即可快速、安全完成,留院觀察幾小時就能返家,大幅降低等待與手術風險。

高雄長庚團隊目前已完成82例免住院植管,成果領先南台灣,並透過「醫病共享決策」讓病友充分理解透析方式,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模式。

專業團隊全程陪伴 超過2000名病友受惠

高雄長庚腹膜透析室成立於民國78年,擁有22名腎臟專科醫師、12名專業透析治療師及8名營養師,形成完整照護網絡。至今已有超過2000名病友透過居家腹膜透析獲得改善,比例高於全國平均,展現醫療團隊在慢性腎臟病照護上的堅強實力。

腎友新希望:洗腎不再等於失去生活

「洗腎不該是生活的全部,而是生活的一部分。」高雄長庚醫師強調,透過居家腹膜透析與免住院經皮植管,腎友不必再犧牲工作、家庭與夢想,能帶著希望繼續追求熱愛的生活。

▲圖: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鄭本忠醫師、許淳惟醫師示範腹膜透析腎科經皮植管技術。(高雄長庚提供)

▲圖:(大合照) 高雄長庚腎臟科團隊創新結合植管門診化與在宅醫療,透過醫病共享決策提升病人對腹膜透析的認識。(高雄長庚提供)

▲圖:腎友黃先生接受居家腹膜透析,生活自在,持續騎車、出遊,工作與興趣不受限。(高雄長庚提供)

▲圖: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鄭本忠醫師指出,現行腹膜透析腎科門診經皮植管讓病人能快速、安全啟動治療。(高雄長庚提供)

▲圖: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李文欽主任指出,腹膜透析讓洗腎不再是生活的唯一重心,居家透析成本效益高,提升腎友的生活品質。(高雄長庚提供)

▲圖:高雄市政府衛生局黃志中局長表示,推廣腹膜透析能提升醫療韌性,守護民眾健康。(高雄長庚提供)

▲圖:高雄市立鳳山醫院李建德院長表示,高雄長庚發展門診經皮植管技術,提升腹膜透析效率與便利性。(高雄長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