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 : 行政院推動海纜七法修正 海巡跨部會合作護海纜(圖/海巡署)
中華新聞報 新聞中心報導
行政院院會昨(18)日正式通過「海纜七法」修正草案,針對海底電纜及關鍵基礎設施安全,提出更嚴格規範。此次修法涵蓋 電信管理法、電業法、天然氣事業法、自來水法、氣象法 等五項海纜管理相關法律,並同步修正 商港法與船舶法,加強對可疑船舶的管制。
修法重點包括:破壞天然氣、自來水等管線的刑責比照破壞海底電纜辦理;增訂得沒入犯案船舶的規定;以及強制船舶開啟 AIS(自動辨識系統),違者將面臨嚴格處罰。
管碧玲:精準執法+源頭嚇阻 雙管齊下護海纜
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 在會後記者會指出,本次修法有兩大目標:
-
精準執法、海上目標更透明
-
確保船舶AIS正常運作,發送正確資訊,包括正確船名、國際識別編號。
-
要求完整記錄航海日誌,避免可疑船舶以假訊息規避監管。
-
-
源頭嚇阻、船舶管理更嚴密
-
對恣意滯留、錨泊船舶納入管理。
-
驅離非屬「無害通過」船舶,禁止入港。
-
增訂罰則,並得以沒入涉案船舶。
-
跨部會合作 即時通報+執法機制
未來執法將透過跨部會合作:
-
若船舶未開啟AIS,航政主管機關 將立即透過 船舶航行資訊系統(VTS) 廣播警告,如未改善,即可依法裁罰。
-
如需進一步查處,海巡署 將出動艦艇執法。
-
若電信業者通報海纜疑似遭外力破壞,海巡將依業者提供的經緯度,回放雷達航跡,調派艦艇攔查可疑船隻,並報請 地檢署 指揮偵辦。
海巡署:防制中國灰色地帶威脅
海巡署 強調,當遇到海象惡劣或涉案船舶為外籍權宜輪、且位於我國領海外時,將無法立即登檢,但會透過 外交、航政及司法互助管道 通報目的港國家協助偵辦,並進行相關情資交流,防止中國藉「灰色地帶」手法進行侵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