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 :記者會
中華新聞報/台北報導
近年「毒駕」問題日益嚴重,屢屢釀成傷亡事故,被形容為街頭「不定時炸彈」。為強化執法效能,警政署已通令全國警察機關加強打擊毒品與毒駕犯罪,並由刑事警察局率先引進「唾液毒品快篩」技術,搭配全國同步專案行動,展現對毒駕零容忍的決心。
唾液快篩三分鐘揪毒駕
過去警方攔查疑似毒駕者,多依賴事後尿液檢驗,無法及時阻止危害。刑事警察局參考歐美及澳洲經驗,推動「唾液快篩」檢測,預計未來全面上路後,只需三分鐘即可確認駕駛人是否施用毒品。屆時警方可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規定,當場移置保管車輛、吊扣或吊銷駕照,立即人車分離,減少風險。相關執法細則正由交通部修訂,近期公告後即投入實務應用。
鎖定依托咪酯與電子煙濫用
刑事警察局指出,第二級毒品依托咪酯(Etomidate)近年常被混用於電子煙,因隱匿性高,部分駕駛甚至邊開車邊吸食,導致車輛失控釀禍。對此,警方發動「全國同步加強查緝毒駕及依托咪酯專案」,結合各地警察機關展開臨檢與路檢,力求全面壓制毒駕風險。
專案成效亮眼
根據刑事局統計,專案期間共查獲依托咪酯案件1,111件、涉案人員1,269人,起獲毒品煙彈3,250顆、煙油及粉末52.2公斤,並扣得不法所得新台幣547萬3,530元。另同步查獲毒駕案件878件,平均每日逮獲44件,展現警方強力執法成果。
警政署嚴正呼籲
警政署表示,施用毒品殘害一生,毒駕上路更是危害全民的重大風險。警方已展開多波專案執法,呼籲毒癮者及早前往醫療院所或地方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尋求協助。警政署強調:「切勿心存僥倖,毒後駕車不僅害己,更可能害人,甚至導致家破人亡。」(圖/警政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