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農業部
中華新聞報/台北報導
今年雙十國慶大典以「綻放臺灣」為主題,舞臺設計首次結合 農業、創新、科技與海洋 四大意象,不僅以超過20種 國產花卉 進行布置,更引入 3D列印技術 打造藍白色框架,呈現臺灣四面環海的特色。農業部表示,此次設計不僅是舞臺視覺美學的突破,更象徵臺灣人民在挑戰中展現的堅韌與希望。
國慶舞臺展現花卉與科技融合
農業部指出,應中華民國各界慶祝114年國慶籌備委員會邀請,該部輔導台灣花店協會,以「綻放臺灣」為主軸規劃舞臺設計,扣合「農業、創新、科技、海洋」意象。
在「農業」部分,精選蘭花、火鶴花、孤挺花、文心蘭、洋桔梗、百合等 超過20種臺灣花材,展現花卉產業的多元樣貌。
在「科技」面向,徵集10餘種由學研單位 育成的優良品種,展現臺灣花卉育種的國際競爭力。
在「創新」與「海洋」意象中,則首次採用 3D列印 製作藍白色硬體框架,寓意海洋之國的精神。
學研單位育成品種 國際能量展現
此次國慶舞臺背後的花卉育種功臣,包括:
農業部花卉創新園區研發中心育成火鶴「台農9號小仙子」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育成斑葉電信蘭「高雄1號曙光」及火鶴「高雄3號紅玲」、「高雄4號紅星」、「高雄5號維納斯」、「高雄6號蒙娜麗莎」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育成腎蕨「臺東1號」
中興大學育成常春藤「皮卡啾」
嘉義大學育成蝴蝶蘭「HTM1951#19」
這些育成品種不僅展示絢麗色彩與獨特姿態,更象徵臺灣科研成果的卓越。農業部強調,截至目前全國 植物品種權已有1,675件,其中花卉類高達 1,327件,占比逾八成,顯示臺灣花卉產業在全球市場的創新能量。
花卉綻放臺灣精神 國慶更添意義
農業部指出,花卉綠植象徵堅強與希望。今年國慶舞臺透過滿場花卉布置,不僅是對國家的祝福,也傳達對人民的關懷。花卉廣泛應用於 國家慶典、典禮、日常生活,無論是家庭或職場環境,都能成為傳遞溫暖與美好的媒介。
農業部呼籲,國人可將花卉融入日常生活,讓每個空間都因花而美麗,共同在國家生日的此刻,見證「綻放臺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