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報/從責備到關懷!林妙香講師澎湖開講 正向管教點亮教育初心

圖/主辦單位

中華新聞報/澎湖報導
為深化品德教育內涵、建構友善校園文化,澎湖縣政府教育處依據教育部114年度「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計畫」,日前舉辦「澎湖縣114年度國民中小學學務工作正向管教計畫——學生品德教育理論與實務研習」,吸引全縣國中小教師踴躍參與。活動由澎湖縣政府教育處主辦、馬公國民小學承辦,並邀請國立中正大學講師、親職教育專家林妙香擔任主講人,帶領教師從理論到實務,探討如何以正向管教落實品德教育,推動學校人權、公民與法治教育,形塑更有溫度的教育現場。

理論結合實務 打造教師增能與生命教育平台

本次研習於馬公國小視聽教室舉行,課程設計兼具理論深度與實務導向,主題包括:「教師增能充電站——提升品德教育成效的六個絕招」、「品德教育教材教法與實務分享」、「教學現場個案研討與處遇建議」及「綜合座談」等。

講師林妙香以生動的肢體語言、真實案例與幽默互動帶領教師們思考教育本質,並以美國教育家L. 羅恩・賀伯特(L. Ron Hubbard)的著作《快樂之道(The Way to Happiness)》為教材基礎,將抽象的品德教育轉化為可落實於教學現場的生命教育行動。她指出,教育不只是知識傳遞,更是心靈觸動與價值引導,每一位教師都是改變學生生命軌跡的重要力量。

圖說 : 澎湖縣政府教育處日前於馬公國小辦理「澎湖縣114年度國民中小學學務工作正向管教計畫

正向管教溫潤人心 從理解與傾聽開始

馬公國小校長王文瑞表示:「原本生硬的品德教育課程,在林妙香老師的帶領下,轉化為溫潤動人的生命教育。她用真誠與智慧詮釋了教育的核心——不是教導,而是啟發。」

學務主任蘇高弘則補充,林講師提醒教師們:「教育中的責,不應是情緒性的責備,而是出於關懷與責任的引導。」這番話引起現場教師的深刻共鳴,也讓大家反思在班級經營中,是否常因急於糾正而忽略了傾聽與理解的必要。

林妙香講師並提到:「許多被視為『問題學生』的孩子,其實是『遇到問題的學生』。」她強調,教育的起點是同理,核心是關懷,教師應以支持與鼓勵取代批判與否定,陪伴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重建自信與價值。

「快樂源自有價值的活動」 教育的力量從心出發

在研習結語中,林妙香講師引用《快樂之道》的核心觀點指出,「快樂源自有價值的活動」,而「創造溫暖向善的校園」正是品德教育的終極目標。她鼓勵教師們持續以愛與實踐推動正向教育,透過課程與生活結合,讓學生在日常中學會自愛、尊重與善意,進而成為擁有正向思維與關懷行動力的公民。

教育處:持續推動正向教育 打造友善學習環境

澎湖縣政府教育處表示,透過此類專業研習,能有效提升教師在「正向管教」與「品德教育」領域的知能,協助教師運用多元教學方法與生活素材,啟發學生的關懷力與學習動能。未來,教育處將持續推動教師專業成長與友善校園政策,培育更多具人文關懷、道德意識與社會責任的教育工作者,為澎湖縣學子打造更友善、更具啟發性、更有溫度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