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報/國海院攜手海巡署北部分署推動「GoOcean」訓練與共創 打造科學化巡查新模式守護北部海岸安全

圖/國海院

中華新聞報/高雄報導
為迎接東北季風來臨、強化北部海域巡查能量,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國海院)與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北部分署攜手合作,於10月29日至31日在新竹、宜蘭及基隆舉辦三場「GoOcean海洋遊憩風險資訊教育訓練暨共創工作坊」,逾百位第一線海巡幹部與隊員共同參與。活動以「系統教學+情境共創」為核心,結合海洋科學數據與實戰需求,打造「好懂、好用、可落地」的科學化海岸巡查新典範。

圖說:東北季風期間,海巡署北部分署加強北海岸巡邏勤務,守護民眾安全(海巡署北部分署提供)

東北季風前超前部署 用科學數據守護北海岸

國海院與海巡署北部分署指出,隨著東北季風影響加劇,北海岸長浪、離岸流與流場變化劇烈,導致海上遊憩風險升高。為落實防患於未然,雙方合作推出「GoOcean海洋風險共創訓練」,協助海巡人員即時掌握風、浪、流等科學資訊,提升巡查與勸導的準確性與效率。

訓練課程分為兩大單元:

上半場由國海院研究人員講授 GoOcean 平台操作與風險分級指標,協助海巡人員從經驗式判斷轉向科學化決策,運用即時數據掌握風險層級;

下半場進行分組共創與實境模擬,讓海巡隊員針對巡查、勸導、通報流程中遇到的資訊痛點進行分析與改善建議,最終彙整成「服務改善清單」,作為後續制度優化的重要依據。

科學化決策落地巡查現場 建立「資料—工具—流程」新鏈結

國家海洋研究院院長陳璋玲表示:「GoOcean 的核心價值,是將海洋觀測與風險分級科學化,並以簡潔易懂的方式協助民眾與執勤單位做出正確安全判斷。我們希望透過『情境導入、實機操作、回饋迴路』三步驟,把第一線人員的實際需求,轉化為平台優化方向與操作標準。」

她強調,國海院將持續優化GoOcean平台介面,整合離岸流、風浪、潮汐與即時天氣資料,讓第一線執勤人員能在巡查、勸導與管制作業節點中精準應用,讓「科學真正成為安全的基石」。

海巡署北部分署分署長廖雲宏則指出:「東北季風期間,北海岸的浪高變化與流場轉換速度極快,必須仰賴科學化的資訊支撐現場決策。這次合作讓『資料—工具—流程』三者對齊,透過GoOcean風險分級校準巡查節點,同時蒐整回饋,成為後續勤前教育、現場告示與通報流程優化的重要依循,提升整體海域安全量能。」

從科研到行動 建立「社會影響力導向」的公共價值

本次工作坊不僅是實戰訓練,更是「使用者研究與公部門共創」的示範案例。透過實際場域回饋,國海院得以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政策工具,推動海洋安全資訊的永續應用。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管理學院社會企業中心執行長柯勇全博士指出:「從社會影響力管理角度來看,國海院與海巡署的協作,是科研輸出轉化為公共價值的關鍵一步。只要能明確定義『何時需要哪一種資訊』,就能讓資訊跨越最後一哩,從產出(outputs)走向成果(outcomes)與影響(impact),真正支撐第一線的行動決策。」

打造科學化巡查典範 從「風險資訊」到「行動安全」

透過此次訓練與共創,國海院與海巡署北部分署成功建立「風險資訊共學—現場應用—服務改善」的互動循環,讓海洋科學真正落實到巡查、通報與安全教育中。
未來,雙方將持續深化合作,推動GoOcean在全國各海巡轄區的落地應用,打造科學化、智慧化的海域安全管理新模式,守護民眾的海上活動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