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報/老宅延壽比拆重建減碳七成 內政部推500棟改造工程打造永續城市


劉世芳部長:推動公有建築設置光電、老宅延壽 打造永續、韌性、低碳城市

中華新聞報/綜合報導
面對氣候變遷挑戰,「近零碳建築(Near Zero Carbon Building)」已成為全球建築發展趨勢。為深化永續住宅政策、探討民眾對綠建築願意支付的價值,內政部(7)日於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舉辦「住的淨零綠生活圓桌會議暨國際論壇」,邀集日本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山浦紘一教授與國內產官學界專家,共同研議推動策略,從「願付價格(Willingness to Pay, WTP)」角度切入,探索如何讓綠建築從「成本」轉化為「價值」。

劉世芳:推動近零碳建築是國土韌性與永續發展的關鍵

內政部長劉世芳致詞時指出,強化國土韌性、因應極端氣候,是推動近零碳建築政策的核心願景。她表示,內政部將以「公有建築率先示範、全民共同參與」為方向,推動多項減碳措施:
公有建築設置光電系統,加速能源自給自足。
新建建築面積達1,000平方公尺以上者,強制設置太陽光電,並納入法制規範。
協助偏遠地區及都會區建構能源韌性系統,確保災時維持民生與消防基本電力供應。

劉部長進一步指出,內政部同時推動社會住宅與老宅延壽政策,除引導民間釋出空餘屋作為社會住宅,以降低新建碳排外,更以「修繕取代重建」理念落實減碳效益。

老宅延壽取代拆除重建 每年可減少35.5萬公噸碳排

劉世芳強調,老宅延壽可減少6至7成碳排放量,是兼顧環保與城市再生的可行方案。
未來內政部將推動500棟4至6層集合住宅及透天老宅延壽工程,預估每年可減少約35.5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種下約2,930萬棵樹的吸碳效益,展現「修舊如新、延壽減碳」的政策決心。

此外,社會住宅政策亦透過活化既有閒置空間取代新建工程,達成節能、減碳、永續居住的多重目標。

日本專家山浦紘一:ZEB、ZEH與新型太陽能技術引領未來

與會的日本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山浦紘一教授指出,台灣與日本在能源結構、地理環境與都市發展上有許多共通挑戰。
日本為達成2050碳中和目標,自2020年起積極推動淨零耗能建築(ZEB, Net Zero Energy Building)淨零耗能住宅(ZEH, Zero Energy House)政策,並發展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 PSCs),其具備輕量、柔性與耐候性,能更容易安裝於建築外牆與屋頂,成為未來低碳建築的重要技術。

山浦教授也建議,台灣可參考日本經驗,結合科研與市場導向,建立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永續住宅評估模式,提升民眾對綠建築價值的理解與接受度。

內政部:跨國論壇強化政策連結 建立近零碳建築社會共識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表示,本次論壇透過跨國經驗分享與跨部門交流,針對近零碳建築推動策略、能源效率、使用者行為、市場需求與支付意願等議題進行深度探討。
論壇成果將作為未來政府推動政策的溝通基礎,協助形成社會共識,並加速產業應用、法規推動及教育宣導

內政部強調,未來將持續推動「住的淨零綠生活」行動方案,結合地方政府、公私部門及學術機構,共同打造智慧、韌性、永續兼具的建築環境與生活模式,讓台灣在2050淨零轉型目標上邁出更穩健的一步。(圖/內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