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國立中山大學
中華新聞報/高雄報導
面對全球氣候異常與永續轉型的挑戰,國立中山大學以具前瞻性的校務治理策略邁出重要一步。該校今(14)日正式揭牌成立「永續辦公室」,以科學化治理、跨域合作與在地連結為三大核心,全面推動校園從研究、教學到生活場域的永續行動,展現中山大學以實際行動落實「永續大學」的決心與責任。

圖說 : 國立中山大學「永續辦公室」揭牌成立,左起中山大學永續辦公室執行長吳涵瑜、副校長兼永續長郭志文、校長李志鵬、副永續長楊靜利及臺師大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名譽教授張子超
李志鵬校長:永續是全人類共同課題 中山以實踐展現社會影響力
中山大學校長李志鵬指出,永續發展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尤其在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氣候現象下,更突顯行動迫切性。
他以近期台灣罕見的「十一月颱風」為例說明,這類極端現象過去少見,如今卻因全球暖化而逐漸成為常態,提醒人類環境變遷的嚴重性。
李志鵬表示,中山大學早在十多年前即從ESG三大面向(環境、社會、治理)推動校園永續行動,包括節能減碳、綠建築推動、多元獎助學金、社會責任實踐與制度創新等措施,並以具體成果榮獲「國家永續發展獎」肯定,展現學術機構在社會影響力上的深厚實力。
圖說 : 以科學治理迎戰氣候與轉型,中山大學「永續辦公室」揭牌
郭志文副校長:永續治理制度化 奠基十年成果再升級
中山大學副校長兼永續長郭志文指出,學校早在2018年成立「社會實踐與發展研究中心」,統籌大學社會責任(USR)推動工作;其後於2021至2022年間,整合為「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將USR提升為正式一級單位,串聯校內外與校友資源,形成推動永續的重要平台。
今年六月,校務會議正式通過設立「永續發展辦公室」,象徵中山大學在永續治理上邁向制度化與系統化的新階段。郭志文強調,該辦公室將統整學校永續政策、報告與行動,深化策略規劃與執行力,讓永續從理念落實為具體治理架構。
圖說 : 中山大學校長李志鵬表示,永續已成為全人類必須立即面對的核心議題
四色LOGO象徵永續精神 建構資訊揭露與評估平台
新揭牌的「永續辦公室」同步公開專屬LOGO,設計以紅、黃、藍、綠四色呈現永續治理的多元面向:
紅色代表推動產業與研究創新的熱情;
黃色象徵社會關懷與人本精神;
藍色展現中山大學身為「海洋大學」守護藍色國土的使命;
綠色則呼應自然與環境永續的純淨信念。
永續辦公室將以現有的永續報告書為基礎,全面盤點學校在環境、社會、學術三大領域的成果與資源,進一步建置成效評估與資訊揭露平台,作為校級永續委員會制定年度策略的依據。未來也將透過課程設計、獎勵機制、跨界合作與社會推廣活動,讓永續不僅是一項政策,而成為中山師生與社會夥伴共同實踐的生活方式。
邁向淨零校園 中山永續藍圖對接國家2050轉型目標
中山大學的永續發展藍圖,將與2050年國家淨零轉型策略相互呼應,預計於2048年達成碳中和校園願景。計畫將從環境、產業、生活、社會四大面向展開,結合中山大學的研究能量與南臺灣的在地需求,打造兼具教育、研究與社會責任的友善永續校園。
未來中山將協助南部產業鏈與地方政府共同推進能源轉型、環境治理、循環經濟與減碳科技應用,以學術研究帶動地方永續發展,落實「大學即社會驅動中心」的核心價值。
專家分享全球視野 呼應大學社會責任新思維
揭牌活動現場特別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名譽教授張子超專題演講,分享全球永續發展脈絡與國際大學永續評比系統(STARS)趨勢。張教授指出,永續不僅是大學追求卓越的傳統延伸,更是教育機構應對全球挑戰的行動指南,應透過多元指標檢視大學對環境與社會的責任,並強化跨國合作與在地實踐的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