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報/心靈健康成焦點!七大宗教代表齊談信仰如何改善生活

圖/山達基

中華新聞報/綜合報導
中華天帝教總會於天極行宮舉辦「2025年度新興宗教對話與座談會」,以 「心靈健康與信仰實踐」 為主題,聚焦當代社會因科技快速發展、物質主義攀升、精神需求被忽略所引發的心靈與心理健康問題。主辦單位希望透過新興宗教的共同參與,從宗教信仰生活出發,探討 宗教如何促進心靈健康、強化精神力量、提升生活品質,並為社會帶來穩定力量。

今年座談以「敬其所異、愛其所同」為核心精神,強調宗教之間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智慧,透過跨宗教對話開啟更寬廣的交流視野。活動由中華天帝教總會主辦,並邀請理教總公所、軒轅教總部、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中華天德聖教總會、中華玉線玄門真宗教會、山達基教會、中華民國天道總會等多個新興宗教團體代表參與,共同呈現宗教多元性與共同關懷社會的價值。

活動特邀 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秘書長李智平 以「宗教生活如何改變生活品質和心態」為題進行專題講座。他從宗教哲學與心理學角度解析心靈健康的概念,並比較多個主要宗教對幸福與精神安定的理解。他指出,宗教若能從教義落實至日常行動、公益服務與倫理實踐,不僅能提供信徒心理上的支持,也能幫助民眾重新面對生活、改善生活態度,使宗教信仰成為穩定心靈的重要力量。

中華天帝教總會理事長 黃德賢 表示,新興宗教對話推動近二十年,採「同題異講」方式進行,讓各宗教能從自身信仰出發,分享如何將宗教教義具體實踐於生活,促進更深層的宗教理解與互動。他強調,多元宗教在社會心靈教育與精神重建中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此次座談尤具意義。

在下半場交流中,各宗教代表依序分享各自信仰如何促進心靈健康與心性提升。

理教總公所以理教偈語談「由言入理、由理入心、由心返言」之修持精神。

軒轅教總部從《道德經》談道法自然,強調順應天理之心靈力量。

一貫道總會分享宗教在日常修道、公益服務與社會關懷的實踐經驗。

天德聖教總會以《無形造化經》與《無形古佛止念法》解析心念生滅與惡念管理。

玄門真宗教會分享「五方圓融」與「聖凡雙修」精神,強調信仰落實於生活。

山達基教會引用創始人 L. 羅恩·賀伯特著作《戴尼提》,探討反應式心靈對行為的影響。

天道總會說明彌勒祖師道場八大方向教育與宗教公益、急難救助的具體作法。

中華天帝教則提出「先修人道、後修天道」,闡述如何以宗教倫理落實生活修持,提升身心靈平衡。

本次「新興宗教對話與座談會」匯聚不同宗教的觀點與智慧,展現多元宗教在 社會教化、心靈教育與信仰實踐 上的共同努力。主辦單位表示,唯有在 尊重、包容與開放對話 的環境中,各宗教才能共同為當代社會的心靈健康帶來正面力量,引導社會走向更健康、更和諧、更具有精神力量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