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報 / 從牢籠到《十三年計畫》 謝德慶以生命實驗藝術感動世界

圖說 : 謝德慶(右2)與策展人翁貝托.莫羅、艾德里安.希斯菲爾德以及合作藝術家琳達.孟坦諾對談(圖/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提供)

中華新聞報/紐約報導
國際知名行為藝術家 謝德慶 的首場大型美國回顧展《謝德慶:1978–1999生命作品展》(Tehching Hsieh: Lifeworks 1978–1999),昨(4)日在紐約 迪亞畢肯美術館(Dia Beacon) 盛大揭幕,展期為兩年。展覽完整呈現謝德慶自 1978 至 1999 年間最具代表性的行為藝術創作,吸引國際藝術界高度關注。

圖說 : 謝德慶《一年行為表演:1978-1979》,簡稱《籠子》(Cage_Piece)(圖/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提供) 

一年行為表演震撼國際

謝德慶以極端的「一年行為表演」聞名,包括自我囚禁一年不與外界接觸、一年內每小時打卡一次、一年戶外漂泊不進入室內,以及與藝術家 琳達‧孟坦諾(Linda Montano) 以繩索相繫共生一年等作品,將生命與藝術徹底融合。他的最後作品《十三年計畫》(1986–1999),更以隱匿十三年的創作方式,將「耐力、時間與存在」推至極致。

開幕論壇與國際合作

本次展覽由 美國迪亞藝術基金會(Dia Art Foundation) 舉辦,在 文化部 支持下,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 與迪亞畢肯美術館合作,於開幕當日舉辦藝術家講座。謝德慶與策展人 翁貝托‧莫羅(Humberto Moro)、艾德里安‧希斯菲爾德(Adrian Heathfield) 及合作藝術家琳達‧孟坦諾對談,分享跨越 20 年的藝術實驗,現場吸引逾 200 位觀眾參與。

圖說 : 謝德慶《一年行為表演:1980-1981》,簡稱《打卡》(Time_Clock_Piece)(圖/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提供)

展覽規劃與典藏

此次展覽依據謝德慶多年規劃,共設置 6 個展間,完整展出 5 件「一年行為表演」系列,其中《繩子》(1983–84)與《不做藝術》(1985–86)首次公開,並以《十三年計畫》作為壓軸。
迪亞畢肯美術館館長潔西卡‧摩根(Jessica Morgan) 表示,謝德慶將作品捐贈給基金會,展現信任,也奠定其在行為藝術史上的里程碑地位。

圖說 : 謝德慶《一年行為表演:1981-1982》,簡稱《戶外》(Outdoor_Piece)(圖/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提供)

臺灣藝術家的國際能見度

謝德慶 1950 年出生於臺灣屏東,自 1970 年代末起陸續完成 5 件「一年行為表演」,其作品先後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古根漢美術館、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等展出,並於 2017 年代表臺灣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推出「做時間」。

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 表示,此次回顧展獲文化部「文化黑潮之中壯世代藝術家國際展覽」計畫支持,期望深化臺灣藝術與國際對話,提升臺灣當代藝術能見度。(圖/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