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東錦:打詐從「事後補救」走向「事中發現」 守護鄉親財產安全

圖/苗栗縣政府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苗栗縣警察局結合苗栗縣政府社會處、衛生局心理健康中心及苗栗縣生命線協會,正式建立跨局處、公私協力的防詐守護網,透過通報與關懷機制,主動查找潛在詐騙被害人,提供情緒支持與報案協助,及早介入、即時阻詐,守護民眾財產與心理健康。

警政署刑事警察局近年成立金融資料調閱小組,透過分析報案資料與金流,篩出疑似遭詐卻尚未報案的民眾,列為潛在被害人,並分派至各縣市警察局主動訪查。苗栗縣警局執行「潛在被害人查找計畫」,今年1至7月共處理380件,成功勸阻181人報案止損,攔阻金額達2,327萬餘元,報案率47.63%,但仍有逾五成民眾不認為受騙或拒絕報案。

為提升防詐成效,縣警局進一步與社會處、心理健康中心及苗栗縣生命線協會合作,建立跨域關懷機制,讓潛在被害人願意接受協助並向警方報案。今日上午於縣府201會議室舉行「苗縣1條心 齊力查找及關懷潛在被害人」記者會,由縣長鍾東錦、縣警局長王森瑒、刑警大隊長張瑋倫、苗栗及頭份、竹南、通霄、大湖分局長、社會處長張國棟、心理健康中心主任涂麗秀、國際生命線台灣總會榮譽總會長陳宗聖、苗縣生命線協會理事長宋怡嬅及理事等人共同啟動此機制,象徵防詐行動從事後補救走向事中發現。

鍾東錦指出,詐騙除了造成財務損失,也會影響民眾身心健康。透過公私協力機制,讓民眾明白他們並非孤軍奮戰,並呼籲民眾關心周遭親友,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通報警方,將傷害降到最低。

縣警局並說明查找流程,訪查時會發放宣導單張,提供多元諮詢管道,提高報案率與民眾信任度;另在詐騙手法分析課程中,邀請心理諮商師及協談老師參與,提升防詐知能。心理健康中心與生命線協會則運用專業敏感度及防詐知識,在諮商與接觸過程中辨識潛在受害者,及時提供情緒支持與關懷。

對於高風險個案,如高額財損、獨居、年長者、家庭經濟支柱或情緒受影響者,若願意接受協助,警察局將主動通報社會處。目前已通報4件,社會處依個案需求安排獨老關懷、社福中心、心理健康中心或一般關懷,並可提供租屋補助、債務整合等服務,協助受害者穩定生活、走出困境。

縣警局呼籲,民眾遇到來路不明的投資邀約務必冷靜查證並保持警覺,如有疑問應立即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或110報案。縣府及各合作單位將持續透過防詐守護網,主動關懷、及早介入,守護鄉親的財產與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