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報 / 胡一鳳老師專欄 :我的修行日誌 - 教師節的啟示 × 行三好的實踐 × 和平的力量

中華新聞報 / 胡一鳳老師專欄 :我的修行日誌  - 教師節的啟示 × 行三好的實踐 × 和平的力量

 

教師節,不僅是表達對恩師的感恩日,更是我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的契機。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更是引領生命方向,讓終身學習的學子懂得如何在日常中踐行善念與智慧,並以和平為社會最終目標。

「教室不只在學校,而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當下──處處是教室,人人是老師。」

在東方文化裡,三大聖人──道聖老子、德聖孔子、智聖六祖惠能(又作慧能,638–713)──被視為儒釋道三教的核心人物:

- 老子(道聖):強調「道法自然」,教導我們順應天地之道,去除爭執,恢復和平。

- 孔子(德聖):推崇仁義禮智信,教育的核心是讓人懂得「和而不同」,在人際中化解對立。

- 惠能(智聖):以「佛性無南北」的公案,顛覆偏見,指出人人皆具佛性,和平與平等並非外加,而是本自具足。

其實,不僅儒、釋、道,基督宗教(耶)與伊斯蘭(回)同樣蘊含深刻的人文智慧。儒釋道耶回,都是我們生命教育與思想啟蒙的老師。

近代台灣,也有一位不可忽視的啟蒙者──蔣渭水醫師。他在 1921 年的〈臨牀講義〉(今作〈臨床講義〉)中,把台灣的「知識營養不良症」診斷為國家現代化的阻礙,並提出五大「處方」:正規學校教育、補習教育、幼稚園、圖書館、讀報社,呼籲以此提升台灣人的教育水準與文化素養。

這一倡議,其實正好呼應了當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提供優質平等教育」的核心理念。蔣渭水當年的五大處方與今日國際社會所強調的 SDGs,雖然用語因時代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本質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讓教育普及化、平等化,並成為社會永續的基石。

正如宗教的核心精神,無論佛教、道教,乃至不同信仰,最終所期盼的也是:人人皆能擁有優質平等的教育與智慧資糧,讓生命獲得啟發,讓社會邁向和平。

教育與宗教,其精神是穿越時空的。只是因應時代,語彙與表述方式不同,但背後的大愛與願力始終如一。

圖說 : 作品名稱 /「和平之蓮」(藝術家 胡嘉蕙 的作品/高師大美術研究所畢業)

惠能的智慧 × 災後的台灣

惠能大師曾言:「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這句話,在今日台灣的花蓮災後救援中,展現了活生生的寫照。

各地志工,不分地域與族群,自動發心投入救援。就像我自己的小女兒,半夜從南部開車載著愛心陌生人趕赴東部偏鄉,跟著大家為了真愛,「集體創作」救災!這情境,讓我想起星雲大師在人間佛教「共修觀」中的教誨:「我要為佛教發心走出去,努力帶動佛教走向人間、走向社會。」 修行不光只是追求個人的了生脫死,更應該服務與貢獻社會大眾;要能和眾同行、為眾服務,才是真正的「眾中一員」。小女兒這份「主動發心」走入花蓮災區,正是共修的最佳體現──因為共修不僅在殿堂裡誦經,也在眾人齊心的行動中淨化人心。

還有無數「鏟子超人」響應,一句「來幫忙」成了唯一的共同語言。這些義工的話語,如同蓮花般地綻放開來。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徵純淨與慈悲。當「來幫忙」在人群中響起,就像一朵朵蓮花同時盛開,帶來光明與希望。

此刻,我心中湧上一句:

「台灣有您們真好,您們是台灣的驕傲!」

您們,不僅是救災的英雄,更是活生生的一朵朵生命蓮花。

佛道殊途同歸 × 宗教大愛

佛、道雖形式不同,但精神殊途同歸。

佛教觀音菩薩:在西方極樂世界,輔助阿彌陀佛教化群生;在人間,聞聲救苦、隨類應化;在幽冥世界(焰口法會),化現「焦面大士」拔濟餓鬼。祂跨越天、人、地獄三界,慈悲普度眾生。

道教太乙救苦天尊:被譽為「道教的觀音」,居於「東方長樂世界」淨土,救度天界功德圓滿的亡魂;在人間,尋聲救苦、應物隨機,化解眾生疾苦;在地獄,又尊稱為「日耀帝君」,拯救墜入苦難的亡魂。

觀音菩薩與太乙救苦天尊,雖分屬佛、道兩教,卻都肩負同樣的悲願──在天界護持、在人間救苦、在地獄拔苦。不同的信仰語言,傳達的都是「慈悲無分別、大愛無疆界」。

教師節的最好禮物

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培養仁心、慧眼與和平的行動。當我們看到在災區默默付出的志工與救難人員,他們正是我們生命教育中最好的老師。

教師節的最好禮物,我深信此時此刻,就是「行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因為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實現「和平」──讓社會溫暖、讓生命發光發熱。

敬佩這些無私奉獻的義工菩薩與小天使們。

他們不僅是在災區的援手,更是活生生的教科書

也是最鮮活的生命教育老師──用行動教會我們什麼叫做慈悲、什麼叫做和平。

他們,就是人間的太乙天尊、人間的觀世音。

因為觀音與太乙不在遙遠的天界,也不僅存在於經典,而是在我們每一次大愛伸出援手的那一念真心。

正如惠能大師在《六祖壇經·疑問品》中所說:「見性是功,平等是德。」

唯有見性的人,才能真正包容一切;唯有懂得平等的人,才能放下對立。

因此,願災後的重建工作,不論政黨,不論地方或中央,大家都能相互體諒、彼此包容。

這份真心,就是最美的佛性;

這份慈悲,就是最好的教育;

這份和平,就是教師節最珍貴的禮物。

願這份慈悲與行動,如同 《和平之蓮》,在台灣與世界綻放。

 

胡一鳳老師 簡介: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士,並於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首屆全球「人間佛教管理文化」課程結業。

該課程由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擔任總監,強調「理論與實踐合一」的自覺式管理,匯聚近九十位來自亞洲、大洋洲、北美洲、歐洲十三國、四十六城市的企業與文化菁英。

課程體現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管理學」不僅是修行智慧,更是一門科學化、現代化的管理學,具備跨國、跨文化、跨產業的實踐力。

同儕包括琉璃工房董事長楊惠姍、清玄享閱文化集團董事長方淳珍、廣州嶺南教育集團董事長賀惠山、上海米源集團董事長陳志峰、泰國型創科技董事總經理張仁安等知名領袖。

現任佛光山普門中學生命教育兼任老師、南華大學終身學習學院榮譽顧問長,亦為百人行善團發起人。

長期關注教育、公益、環保與跨宗教交流,致力於推廣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念,將修行落實於日常,推動「行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並擔任高雄市中華企業經營領袖協會顧問、高雄市團體企業講師職業工會講師、謝黃扁文化藝術基金會顧問、高雄少年觀護慈愛協會理事、高雄科技大學東區校友會顧問等,持續推動文化教育與社會關懷。

近年榮獲美國德保羅大學自然醫學聯合頒證、國際社會服務獎(2023年),以及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頒贈「佛光三好人家」殊榮(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