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報 / 張競博士專欄 : 解放軍戰機對峙外軍報導恐有後遺症

文/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張競
中華新聞報 / 張競博士專欄 : 解放軍戰機對峙外軍報導恐有後遺症

新聞圖片

圖/翻攝

2025年10月2日中央電視臺第13號頻道軍事專題節目《必勝》,播出中國大陸西部戰區某空軍部隊在東部沿海進駐訓練期間內,曾與外軍戰機發生空中對峙經過報導。

央視在報導中還訪問當事者解放軍空軍殲-16戰機飛行員李超大校,詳細敘述應對外機軍機經過,大陸媒體與軍事迷對央視報導內容回響熱烈,但對此吾人必須質疑下列各點:

1.當事者是否知道中國大陸與美國確實曾對軍事機艦於海空域遭遇時,訂立過行為規範,其目的就是希望不要產生誤解誤判產生衝突與意外。此等規範包括2014年年底所簽訂之《中美關於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諒解備忘錄》以及後續在2015年9月再進一步簽訂之《海空遭遇安全行為規範諒解備忘錄補充規範》,其具體內容都是依據2014年4月於青島召開西太平洋海軍年會時,由多個國家所共同所訂立之《海上意外相遇規則》(CUES:Code of Unplanned Encounters at Sea)作為基礎,因此在兩項內文中大量引註《海上意外相遇規則》相關章節。假若奉命執行攔截入侵外機任務,前述規範應該是必讀資訊。

2.以往解放軍海軍航空兵在攔截美日等國外籍軍機時,都會透過國際緊急通信波道,並以流利英語呼叫外籍軍機,並且提出警告並要求對方依指示轉向行動。本次央視報導顯然未曾提到此等程序。

3.當事者在空中所採取各項措施,究竟是否符合解放軍戰機執行攔截外籍軍機任務所須遵循之條令與規範,確實值得懷疑。特別是以感測器鎖定對方,或是採取特技飛行技巧,以桶滾倒飛姿態與外機軍機對標並航,其實並無法佔取有利戰術位置,而且亦有可能洩露電子參數,恐怕不會符合解放軍攔截外籍軍機之任務規範。

4.而且前述飛航運動措施,亦顯然不符前述《海空遭遇安全行為規範諒解備忘錄補充規範》附件三《空中遭遇安全行為規範》(Rules of Behavior for Safety of Air-to-Air Encounters)第六條《建立空中互信之規範》(Rules for Establishing Mutual Trust in the Air)所列舉之禁制事項。

5.當事者在空中各項運動態勢與應對措施,究竟是經由地面管制站臺指導,或是獲得管制站臺同意後才執行?抑或是由當事者在空中依據實際情況,臨機制宜獨自判斷下達決心,其實亦值得吾人思考探討。

6.假若真如當事者所說,其採取倒飛與外機並航相距不遠,此時應以精準識別外機機尾編號,機型機種辨視就更不成問題,此時應該就不必如央視報導所述,依據推論判斷外機駐地與機型機種。

7.下次解放軍與美軍舉辦「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工作小組會議」 (MMCA:Military Maritime Consultative Agreement)時,不知道央視報導內容會不會成為美方指控解放軍軍機飛行員不夠專業(unprofessional)之具體證據?

「以上言論不代表中華新聞報立場」
張競博士簡介:
資深戰略專家與政軍評論家
張競博士,現任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為中華民國榮民,曾於海軍服役,並擔任中權軍艦艦長。學術背景深厚,為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生,並取得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目前於大學教授國際關係等政治學課程,致力於學術研究與教學。
張博士勤於在媒體上針砭時政,探討國際現勢,經常接受媒體專訪並出席政論節目,對政軍議題發表見解。他的著述範圍廣泛,涵蓋戰略、國際政治、軍事議題等多個領域,獲得了大量讀者的關注和迴響。